繞不開的學習問題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頭等大事,成績幾乎成了他們每天生活中最要命的追求,在家長和老師的“殷殷教誨”中,他們“被充實”地度過了每一天。然而,大多數孩子是“痛並不快樂著”,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讓他們頭疼,也讓家長既焦急而又無措。學習是成才途中繞不過的坎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孩子和父母的問題嗎?
【情景再現】情景一:讀書的困惑
2010年4~8月,我在全國各地作了幾萬人的講座,有一個問題被問得特別多——讀書有什麼用?
在西安渭南,不少學生在QQ中向我抱怨,現在學的東西有什麼用啊,解析幾何、立體幾何這麼難,生活中也用不到啊,買菜難道還需要解析幾何啊。很多東西,以後工作根本用不上。
在溫州,好些高中生告訴我,他們不想讀書,理由是讀書沒什麼用,他們的父親是初中,甚至隻是小學畢業,可現在一樣是老板身家幾千萬,套句俗話“書讀不好又怎樣,老子不是照樣有錢花”。溫州有很多老板甚至大集團老總都是小學、初中畢業的。現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那你說讀書考大學有什麼用呢?
在河北,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告訴我,現在社會能力比知識、學曆重要,看我們學校的那些同學一天學習十四五個小時,都變成書呆子了,還不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能力。現在的教育都是為了考試,培養的是“高分低能兒”!
情景二:《重慶上萬應屆生棄高考“讀書無用論”蔓延農村》
2009年《重慶晚報》有則報道《重慶上萬應屆生棄高考“讀書無用論”蔓延農村》:
今年我市高考報名人數雖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來說,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視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有上萬名學生沒有報名高考。
據了解,與三年前的高中入學數量相比,高考報名人數比當初減少2萬人左右。而據調查,應屆高三學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
原因何在?記者采訪了部分區縣招生負責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稱,高三學生最後放棄高考的原因很複雜,這些考生多是農村考生,有的迫於無奈隻好拿個高中畢業證就外出打工。此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上完大學找不到好工作,使“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農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績平平隻能上專科,還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掙錢。
另一個因素也不容忽視,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一些學校迫於升學率的比拚壓力,會召集部分升學無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勸其放棄高考。
情景三:某大學生說:“我以前是村子裏小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如今的榜樣是我那個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的弟弟。”
易家河村有2000多人,離益陽市區隻有7公裏左右,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在讀完初中後就去了益陽市打工。曹學武的弟弟也是這樣,現在每月底薪700元左右。曹家有4口人,隻是種了兩畝多田,人多田少,生活並不寬裕。
曹學武初中畢業後,沒有外出打工,而是繼續升學。2002年,他考取了湖南城市學院。偌大一個村子,那一年考取大學的就是他和另一個女孩子。
自然,曹學武成了村裏的“名人”。
“一時間,村裏人都開始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了。大人們讓那些正在讀書的孩子向我學習,我成了村裏孩子們的榜樣了。”2月26日,記者剛說明采訪的意圖,曹學武就滿是無奈地說開了。
曹家也因為出了個大學生在村裏非常有麵子。為了支持曹學武一心一意地讀書,曹父利用農閑去市裏做些小生意,加上弟弟打工的收入,總算在曹學武去年畢業時家裏隻欠了6000多元。
曹學武學的是物業管理專業,與許多畢業生一樣,他一走出校門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下。
2005年10月,他到了廣州。好不容易謀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包住不包吃,底薪500元(如果完不成工作量要按比例扣除)。可是,一個月下來,他隻是做成了3單業務,連底薪也沒能拿到。
曹學武後來又去了廣東其他一些地方。眼看就到2006年春節了,自己身上的錢也所剩無幾,隻好回益陽。
“今年這個年過得最沒味,”曹學武之所以這樣說,是他發覺自己過去在村裏的人氣消失殆盡,就連自己的父母也時不時地在他麵前唉聲歎氣:“早知道讀了大學也沒用,當初還不如不讀。”
與此同時,曹學武明顯地感覺到了弟弟的人氣在上升。村裏人到家裏串門,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談他是如何學習的,而是談他弟弟是怎樣賺錢的。“雖然弟弟賺錢也不是很多,但他起碼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我可是自己連自己也養不活啊!”曹學武很是慚愧地說。【學子之惑——讀書有用嗎】
上學讀書有用嗎?
看了這些情景你有什麼想法?
你認同案例中的說法嗎?
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在中學,尤其是地方普通中學,越來越多的同學為這個問題所困擾。在學校辛辛苦苦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學校學的東西真的有用嗎?同樣被困擾的還有孩子家長,越來越多的家長也在懷疑上學讀書的作用,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現在的教育成本太高了。據不完全統計,培養一個大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需要30萬~45萬元人民幣(據說在大中城市還遠高於此數),而普通本科生畢業後,每個月的底薪也僅在1200~3000元之間,按這樣計算,要想掙回自己上學的花銷,大概也要5~10年,這還是不考慮衣食住行的花銷。
很多同學在抱怨,覺得中小學學的知識沒有用。你覺得學校學的知識有用嗎?假如你願意,我們不妨做個小小的思考:關於學校學的知識有用與否的思考你覺得讀書有用嗎?如果有用理由是什麼,如果沒用理由又是什麼?
尋找寶藏的啟示
(你需要按照提示的步驟回答問題,最後得出自己受到的啟示)問題提示你的回答第一步:假如你知道有個地方藏著無盡的寶藏,但是想要達到那個地方,必須過一條河,這條河水流湍急,非常危險。你要不要過去?
關於學校學的知識有用與否的思考第二步:假如你願意過去,那麼,通過它需要建造一艘大船,要花費你很多心血和經曆,你願意為它付出嗎?第三步:假如你願意,那你通過這條河流後,這艘船可能再也用不上了,你是否會後悔,你是否會認為它無用?第四步:這個測試對你有什麼啟發?你有沒有發現,造船就像我們在小學、中學學習知識,那無盡的寶藏就是我們的未來。雖然我們過河後再也用不到這艘費盡心血打造的船了,但並不能否認這艘船的價值和意義,現在用不上並不等於沒有用。
當你出生時,你的大腦的信息量幾乎為零,成長的過程也是你學習的過程,從基本認知和基礎知識學起,慢慢地你頭腦中的知識樓台越蓋越高,每高一些當下學的知識便成了大樓的基石。當你站在高高的樓台遠望時,你的視野開闊了,可是你能忘記腳下那些基石嗎?如果把這些基石撤掉,你還能站在高處嗎?或許,你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空中樓閣,因為,那隻是科幻片中的畫麵。
無論做什麼你都需要學習,這一點你不會否認吧。
別被富豪的學曆欺騙了
很多同學喜歡拿那些億萬富豪說事,確實很多富豪根本沒上過大學,多數都是初中畢業,甚至有的連小學都沒念過,可是人家現在不也是功成名就嗎?看看中國億萬富豪的學曆:1999年的中國富豪們大都是“原生態”的小學或中學出身,4年後的2003年,百富榜上大專和本科學曆以上的富豪已占到57%。然而到了2008年,富豪們的學曆卻一個賽過一個——MBA如雨後春筍,博士層出不窮。
《2010中國億萬富豪調查報告》中顯示:
在1999~2009年中國富豪榜上榜的億萬富豪中,中專以下學曆和無學曆者,占上榜富豪總數的40%。
此外,擁有博士學曆的億萬富豪有79人,擁有碩士學曆的富豪有458人,兩者相加約占總數的30%。
擁有大學本科和專科學曆的富豪約占總數的30%。
那些低學曆40%的上榜億萬富豪大都出生在20世紀40~60年代,客觀原因造成上榜富豪學曆普遍偏低。
21世紀是信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你可能聽說過這些人:搜狐的張朝陽、百度的李彥宏、阿裏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網易的丁磊,這些人都是信息時代的弄潮兒,其中張朝陽、李彥宏、馬雲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丁磊、馬化騰出生於70年代,2010年胡潤百富榜李彥宏更是以360億元人民幣位列第五。這些年輕富豪的學曆你了解嗎?張朝陽清華大學物理係本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李彥宏我的師兄北京大學信息管理係本科、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碩士。一些“80後”的富豪,譬如康盛世紀的戴誌康(1981年出生)、暢網科技的陳曦(1981年出生)你可能不太了解,但是這些人絕非你想象的那樣,“80後”的陳曦更是讓你驚舌:他是14歲就考入天津大學的天才少年。
不要被那些沒有學曆卻成為億萬富翁的假象所蒙蔽,沒有學曆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你常常說你的父母不了解你,現在都什麼社會了,與他們的年代不同了,可是你眼中又怎能隻盯著以前的富豪,隻盯著他們的表麵呢?你可能根本不了解那個年代,他們為了家庭生計迫於無奈不得不外出打工,如果可以選擇讀書上學,他們恐怕不會放棄讀書的機會。你可能不知道,他們由於沒有走進學堂,不得不花費別人數倍的精力來充實自己,讓自己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駕馭自己的企業。
當今社會給年輕人出頭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白手起家也越來越困難,沒有一個平台,沒有大學的台階作鋪墊,闖出一番事業你知道有多困難嗎?假如你沒有家庭背景,一個高中畢業生出去打工,你覺得有多少企業會錄用你?假如現在讓你輟學去創業,你能成功嗎?恐怕你自己都知道,時代不同了,你成功的機會太少了。
中國有不少地方很貧窮,那裏的孩子怎麼走出來?除了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沒有別的途徑,其中的辛酸難以想象。可是,在大城市,譬如北京,假如你沒有考上名牌大學、普通大學,甚至沒有考上大學在家待著,也不會有太大的危機感,因為父母有足夠的資本養活他們。曾經有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讀了民辦學校,大學混了四年,畢業後一個月的薪水才1000多元,可是每個月的花銷卻高達四五千元,用的手機還是五六千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