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兄弟同行(2 / 3)

長劍貫胸而過,藍玉口中鮮血泉湧噴出,卻猶似感受不到任何痛苦一般,奮起最後一絲力氣將長劍拔出,閃電映照下隻見三尺長劍雪亮無匹,再沒有了昔日那個韃子婦人血漬所留的汙漬,忍不住胸懷一暢,仰天倒下,閉目逝去。

朱權矗立藍玉屍身一側,仰望時而在漆黑蒼穹中閃現的閃電,對撲麵而來的大雨渾如不覺,長長歎息一聲後暗自忖道:懿文太子朱標早逝,朱允炆給洪武皇帝冊封為儲君後,大明王朝的這一番腥風血雨,已是不可避免的即將到來。”

錦衣衛指揮使蔣賢靜靜肅立朱權身後,目睹藍玉揮劍自裁的一幕,竟也一言不發。他昔日曾受藍玉一鞭之辱,朝思暮想的便是有朝一日將這個驕橫跋扈的涼國公置於死地,一泄胸中怒氣,今日眼見自己最為深恨的藍玉身死,本該胸懷大暢,奇怪的是此刻的自己,胸中的鬱結絲毫沒有消解,反倒是更為沉重。藍玉至死也沒有和自己言語一句,甚至沒有對自己惡語相向,沒有正眼看過自己一眼,顯見得在這個目空一切的大明悍將臨死之際,也沒有將自己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放在眼裏,這種不屑之態讓他情不自禁的雙拳握緊,指甲也不知不覺的深陷肉中。

紫禁城禦書房中,朱元璋聽得朱權,蔣賢複命,知曉藍玉身死後,微微頷首卻沒說話。

朱權眼見朱元璋一臉漠然之色,回想其迅雷不及掩耳,處置藍玉的手段,心中微微生起一股畏懼和寒意,便即請辭離去。

寬大的禦書房內隻餘君臣二人,朱元璋聽聞蔣賢訴說今日涼國公府邸門外一幕以及藍玉自殺詳情,麵上不由自主泛起一股怒意,便想下令蔣賢將朱權抓進詔獄囚居。

腦海中驀然回想起自朱標早逝後,自己原本屬意的儲君燕王朱棣,朱元璋還是改變了主意,轉頭對蔣賢沉聲言道:“明日一早你前往王府宣旨,讓屬下錦衣衛護送朱權回轉大寧。”

蔣賢本欲利用朱權同情藍玉的舉動一舉將其扳倒,此時聞得皇帝如此口諭,心中極是失望下還是無可奈何,隻得躬身領旨,退出殿外。

寬大的禦書房內靜悄悄一片,朱元璋臉上略顯疲憊之色,獨坐書桌之後。回想朱權同情藍玉之舉,他心中猶自餘怒未息,想起奉自己密旨回轉應天,卻在半道被蔣賢奉旨送回北平的燕王朱棣,不禁微微歎息,暗自忖道:棣兒素有韜略,此次半途而廢,隻怕今生今世都不會甘心。今日為父尚在之時,你自然不敢造次,他日主少國疑之時,卻未嚐不會有那癡心妄想。

原來他昔日讓朱權就藩大寧,成為大明朝軍權最重的親王,其意除了駐守要塞大寧,震懾漠北蠻夷外,更為要緊的便是在朱棣就藩的北平後方落下一步棋子,以為牽製,讓其不敢覬覦皇位,對朱標形成威脅。今日孫兒朱允炆被自己冊封為儲君,他日難免主少國疑,為免朱棣癡心妄想,朱權統帥大軍就藩大寧,對北平形成黃雀在後之勢則更為必要。

第二日天光大亮時分,朱權端坐“烏雲蓋雪”之上,在一百錦衣衛的“護送”下來到城外,帶領自己護送朝鮮使節李成元,瓦剌首領馬哈木南來,留在城外的五百軍馬拔營離寨,踏上了北返大寧的歸途。

三日之後,一個披頭散發,身材差相仿佛的“藍玉”,被錦衣衛押赴刑場,連同其三族被斬。伴隨這個洪武後期大明朝第一驍勇善戰之將身死,藍玉謀逆之案的開始,一場腥風血雨悄然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