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點來講,帶兵打仗不開火最好,開火也要有謀全思維,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得不償失,保全我軍的情況下,根據雙方兵力的懸殊進行進攻,人多就圍攻,人少就分兵,打不贏就跑,這就是戰術。謀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有的時候?不是勝了敵人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自己變強了還是變弱了。?本夫子認為以失敗為假設前提來思考,這才是兵法智慧的根本。”顧傾暖笑容可掬,將她的理解諄諄道來。
“好!”蕭崇也一副興致高昂的模樣,方才王妃的一席話讓他醍醐灌頂,有很多收獲,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呢。不過,他很好奇,王妃一個嬌滴滴的閨閣女子怎麼會對戰爭看的如此透徹,還深有一番研究呢。
顧傾暖輕啟櫻唇,淡淡的說道:“兵法有雲: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下麵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輔助大家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戰國時期,群雄爭霸。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趙國屢戰屢敗,不到一年的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
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麵竭力固守,一麵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軍。而大軍卻繞到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隻得火速反國救援。魏軍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結果可想而知魏國大敗!”
話音還未落,方才提問的將領興奮的站了起來,激動的說道:“就好比言涼三國攻打我龍霄,王妃命我們去攻打言涼都城是一個道理!都城告急言淵勢必會率大軍趕回支援,可是沒想到,鳳鳴卻突然撤兵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好可惜啊,眼看可以趁機拿下言涼的國君了,王爺卻下令不打了。
“很對。當初我下這道命令的確是有這個考慮,對敵人,應避實就虛,要避免和強敵正麵決戰,應該采取迂回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對,這樣的話可以減少我軍的傷亡!”蕭崇興奮的站了起來。“王妃,可不可以多講一些。”
“沒問題。”對於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生,顧傾暖很喜歡。“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你們會怎樣行軍布局,來打這一仗?”
“自然是將全部兵力壓上,魚死網破!”赤焰軍將領的說法得到了在座的大多數人的讚同。
顧傾暖沒有否定也不肯定,將目光定格在蕭崇的身上,朗聲問道:“蕭將軍可有什麼想法?”
蕭崇思考了片刻,方才回道:“啟稟王妃,末將認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正麵相碰的話,我軍絕非其對手,十之八九會全軍覆滅。末將的想法是將軍隊分成若幹小隊主要負責偷襲,避其鋒芒,打運動戰!”
顧傾暖拍了拍手,十分滿意的笑了。“很好!”轉頭對著一臉尷尬的赤焰軍將領說道:“明知敵強我弱,還要全軍壓上,無異於是自尋死路。這種做法並非不對,而是屬於下下之策!”
“末將明白,懇請王妃指點!”
“本夫子的觀點與蕭將軍的觀點相似。大凡作戰,以正兵交合,以奇兵取勝。以小利來調動敵人,以嚴整的伏兵來等待敵人進入圈套。出兵的話最好要指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行動要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方向。這就是蕭將軍方才所說的運動戰。在行軍布陣的時候,善於進攻的,能使敵人不知怎樣防守;善於防禦的,敵人就不知道該怎樣進攻。
在大軍前進時,敵人若是無法抵禦,是因為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退卻時,敵人若是無法追及,那是因為我軍退得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