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鎮幹部的“三字經”(1 / 1)

鄉鎮幹部的“三字經”

專欄

作者:馬宇彤

鄉鎮幹部是在一線的最基層幹部,是行政隊伍中最接地氣的崗位,隻有念好“為、廉、親”的“三字經”,實幹有為,兩袖清風,樂於為民,才能與轄區百姓一起共建幸福家園

正所謂“官場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天”,公務員這個群體,從來就不缺少關注度,隔三差五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話題和人物冒出來,供大眾評說。這不,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鞋塘辦事處的鄉鎮幹部葛勇軍這些日子就因為原創微信被網友熱議,不僅一片點讚之聲,而且被稱為微信詩詞達人。

葛勇軍的“粉絲”們一致認為,他以微信方式傳播的記錄基層工作所見所感的詩詞,親切自然,通俗易懂,而且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葛勇軍的詩詞,都道出了哪些基層新氣象呢?比如,為了更好宣傳農村工作難點之一的垃圾分類推廣,他寫了首三句半:“垃圾分類政策佳,節能減排廢變寶,利國利民利大家,支持”,“果皮剩飯屬廚汙,紙張金屬可回收,除此之外算其他,分得好”;比如,甫一工作便紮根在聯村、征遷拆違第一線的他對於基層工作的辛苦有著切實直觀的體會,他的打油詩給了不解的村民和灰心的同事別樣的力量:“領導帶頭當表率,各位幹部跟緊來”,“鎮南幹部一家親,聯村重在解民情,征遷拆違聽號令,從嚴管理我先行”……直白樸素的幾十首詩詞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麵麵,寫的都是村民們每天推門即見的本色出演,之所以無人苛求其格律和用典,是因為看重的是他長期紮根基層的真情實感,感懷的是他始終不竭的幹事激情。

鄉鎮幹部是在一線的最基層幹部,生活在農村、工作在農村、奮鬥在農村、奉獻在農村,是行政隊伍中最接地氣的崗位,需要麵對的社情最複雜、輿情最多變。

如何做好鄉鎮幹部,對個人而言,是篇大文章;對組織而言,是項大工程。葛勇軍的詩詞起到了出乎意料的良好宣傳效果,得益於他將那些極接地氣的內容插上了與時俱進的多媒體翅膀,隻有這種撲下身子和腦洞大開形成的創新合力才能確保“為民、務實、清廉”的信念不至於疲倦,才能確保“富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的熱忱不至於衰減,才能確保他和他的同事們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始終用信念催促著親民的腳步,始終用熱忱滋養著不竭的激情。

今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指出,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近日,他又提出領導幹部要“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這些明確要求,針對的是全體領導幹部,當然也包括鄉鎮幹部。隻要盤點一下總書記公開點讚的焦裕祿、穀文昌和王伯祥三位縣委書記,就不難發現其共同之處:他們都有著為民服務的追求;都能幹淨做人,清廉做官;也都敢於擔當,勇於創新。

鄉鎮幹部難當,難在需要長期在多重的誘惑、簡陋的條件、微薄的待遇、升遷的困難麵前,還能力避心態失衡,還能保證一如既往,如果沒有超強的黨性、崇高的境界、奉獻的精神和深厚的修養,這便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麵,總書記對黨員領導幹部不厭其煩的教誨,也清晰勾勒出當好鄉鎮幹部的路徑,隻要念好“為、廉、親”的“三字經”,實幹有為,兩袖清風,樂於為民,就能在神聖的崗位上做出體現人生價值、實現遠大抱負的不凡之舉,就能與轄區百姓一起,共建幸福家園,共享發展成果,用沉甸甸的口碑寫出鄉鎮幹部特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