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博愛,給世界換一張新的麵孔(1 / 2)

天下女人的愛,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等其他情感,都滲透著一種博愛。女人的博愛是偉大的,女人的博愛是無私的,女人的博愛是崇高的,女人的博愛也是神聖的。正是這種博愛,給世界換了一張嶄新的麵孔,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法國啟蒙思想家強調平等、自由、博愛。博愛實際上不僅是一種社會倫理,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讓你人生更快樂的法則和心態。隻有博愛的女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才能在社會交往中永立不敗之地。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說:“博愛將給這個可怕的舊世界一張新麵孔。我們像一個陌生的敵人在這個世界裏已經生活得太久了。”你是否明白?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和人們生活得更幸福,那麼,就必須求助於一種更偉大、更仁慈的力量——博愛的力量。

下麵我們讀一讀海倫·凱勒的故事吧:

1881年,在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一個剛兩歲的女嬰在一次高燒後,永久地失去了視力和聽力,處於雙重孤獨之中。這個女孩就是海倫·凱勒。

到了讀書的年齡,母親給海倫請了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開始,海倫總搞惡作劇,比如把老師鎖在樓上。但莎莉文老師好像並不記得這些,不厭其煩地引誘她從每一件東西的名稱慢慢學起。一天早晨,海倫在花園裏摘了幾朵早開的紫羅蘭送給老師。莎莉文小姐用胳膊輕輕地摟著她,在她手上寫了幾個字,傳達老師愛她的意思。海倫那時還很小,除了能觸摸到的東西外,幾乎什麼都不懂。她問:“愛是什麼?”莎莉文老師摟緊海倫,用手指著她的心說:“愛在這裏。”海倫第一次感到了心髒的跳動,但依然迷惑不解,又用手勢問道:“愛是不是太陽?”莎莉文老師回答說:“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接著,她解釋說,雖然雲彩摸不到,但你能感覺到雨水。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海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年齡再大一些,莎莉文老師經常在戶外教海倫讀書、學習,世界萬物都是可供她學習的東西,都能給她以啟迪。從此,毛茸茸的小雞、綻開的野花、木棉,微風吹過玉米田發出的颯颯聲,小馬嘴裏發出的青草氣息,都深深的烙記在海倫幼小的愛的心田裏生根發芽了。

後來,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海倫畢業於哈佛大學,並以愛心煥發的生命力量四處奔走,創建一家家慈善機構,讓身後的殘疾人免遭痛苦。同時,海倫還將自己所經曆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以勉勵後世之人。她那本記載著自己生命故事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總能給我們無窮的震撼和力量。在這本書裏,海倫想象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將通通地獻給別人,甚至去森林中看一朵小花,撫摩它柔弱的葉脈。

海倫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可以說,是博愛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如果有人問你:“女人最大的財富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你可能說是善良,可能說是美貌等等。但我認為,隻有博愛才能稱為女人最大的財富。海倫·凱勒的博愛使她一心想著他人,並成就了後來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她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