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哈洛寧就從自己母親的身上清楚地意識到“女性是堅強的,是有責任感,是可以做各種事情的”。走上職業政治生涯的第一天起,她就開始為爭取女性“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而努力。國會工作時,年輕的哈洛寧就為保護自己的女性權力而首創了一項國會記錄。當時還沒結婚的她,竟然帶著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來到了全國政治的核心—莊重的國家議會大廳。這一舉動讓那些沉靜嚴肅的男議員麵麵相覷。不知如何和她相處。雖然今天的芬蘭議會裏有百分之四十的女性,但是在那時女性議員還是少數。未婚有子的女議員更是屈指可數,更不要說帶著嬰兒去國會上班了。回憶起這段經曆,哈洛寧說道:“我的孩子當時還很小,我仍需要給她哺乳,所以我必須帶著她。為了喂孩子,哈洛寧不得不在上班的時間經常去女休息室。“這些在當時都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但是隻要有了先例,並再通過其他女性議員的爭取,現在的國會已經認同一個帶著孩子的女議員是可以從上班過程中抽出時間來照看孩子的。”哈洛寧說。
哈洛寧這段單身母親的經曆,也促發地開始起草和提寫一些有關兒童照料方麵,特別是對單親兒童進行社會保護的相關法律條文。針對這些條文,有記者問道:“單身母親的經曆是否讓你成為了一個更好的立法者?”對此,哈格寧在思考後回答道,“我並不認為這段經曆讓我更好或是更糟了。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遇到了孩子的父親,當時我期待我們可以一起生活、成為好父親和好母親。這是一個正常的夢想,但夢想在現實中破滅了。實際上,生活中現實總會和夢想發生衝突,社會必須由相應的職責體係去可能幫助那些夢想破滅的人,讓他們好好地生活下去。”
哈洛寧的當選,掀起了芬蘭女性從政之風。2003年4月,女總理內莉·耶滕邁基宣誓就職。當時芬蘭18名新內閣成員中,一半成員是女性,這在芬蘭是史無前例的。
作為平民出身的國家元首,哈洛寧十分注重貼近普通百姓,並富有同情心。哈洛寧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赫爾辛基的卡利奧地區,那裏曾是普通工薪階層的聚居區。
哈洛寧被人評價為大方、幽默、苛刻、嚴謹。在一向嚴肅的外交部,哈洛寧幽默詼諧、豐富多彩的語言至今被那裏的工作人員津津樂道。
哈洛寧總統不喜歡故作姿態,這種性格自然在總統府得以體現。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哈洛寧簡直被四周僵直站立的人們嚇了一跳,“難道我們不能輕鬆些嗎?”
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哈洛寧十分關注入權、民主以及社會民事事務,社會公正平等問題成為貫穿其政治生涯的重要主題,她同時還在促進國際團結的運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在她擔任總統的6年中,芬蘭更為注重平等和社會公正。
她在總統選舉中的勝利更多地應當歸功於急於結束男性對芬蘭總統這一政府最高職位壟斷地位的芬蘭婦女們——作為一名有著一個21歲女兒的單身母親,哈洛寧給人以頑強、自信的形象,贏得了大多數芬蘭婦女的支持。
《赫爾辛基新聞》報在哈洛寧當選後也評論說:“哈洛寧夫人的勝利對爭取男女平等的鬥爭來說極具象征意義。”1906年,芬蘭成為第一個婦女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資格的國家。芬蘭現在還是婦女參政議政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1999年3月選出的芬蘭議會200名議員中有74位女性,占37%。18名內閣成員中有8位婦女。議會7大政黨中有兩個由婦女領導,議長本人也是一名女性。
在那場角逐最高權力的競選運動中,兩個總統候選人在國家政策主張上的差異其實並不太大。為了凸現兩者區別,彰顯自身優勢,埃斯科·阿霍的競選班子主張打“生活方式”牌。因為在競選總統期間,哈洛寧的私生活一直以來都是全國選氏議論利爭執的焦點。
對於哈洛寧的種種"乖張"仍有人持異議,但是隻要換個角度,看到的卻是一名積極能幹的律師,一個保護人權積極分子,一位社會民主黨領導人,連續五屆的國會議員。芬蘭的社會事務和衛生部長,芬蘭曆史上的第一位女司法部長、第一位女外交部長。回顧她這一係列輝煌的政治職業生涯,哈洛寧今天的成功就讓人無可厚非。當然、芬蘭追求男女平等的良好大環境,也給哈洛寧注入強勁的促進力、但是獨立、自信、積極肯幹、誠實、隨和這一係列體現其自身魅力和能力的關鍵詞,才是成就哈洛寧“芬蘭第一女元首”的很本原因芬蘭的記者們形容:“哈洛寧帶給我們的驕傲,就好比諾基業手機帶給我們的驕做。因為他們身上都具有一些“特別”的東西,而這些‘特別’的東西都是由我們芬蘭人自己親手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