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康成國降順(1 / 2)

作者:天際驅馳

再次發起戰事,霧黑大軍進行了戰略調整。蘇拉爾不再親自帶軍衝鋒陷陣,而是坐陣嘉國都城天路城,居中策應四方。派大將坎裏斯兒出任中軍統帥,仍舊進攻索雲國南棗郡,然而,這隻是一路疑兵,目的在於牽製住索雲國的兵力,不使之向東西兩路援手。從霧黑大陸本土征調來的二十萬新兵,分別充實進東西兩路,對榮國和烏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在南棗郡一戰和成化城一戰之後,蘇拉爾也打探到,此兩戰,是由鳳夢中部五國中,索雲、嘉、喆、汀四國聯手,認識到中部五國實力強勁,遠遠超過東西兩路。鳳夢三大強國之嘉國、索雲、汀國三國全在中部,想在急切中短時間拿下中路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在休整近兩月之後的第二波入侵,霧黑王朝進攻的重點便放在了東西兩路上,中路隻要實現牽製住索雲國的兵力即可。把東西兩路拿下之後,再對中路實施合圍,喆國和陰國這兩個國家應該是很容易拿下的,嘉國已失國土,雖有強軍,但隻會越打越少,不足為慮,等拿下鳳夢全境再回頭慢慢收拾。到時就隻剩下國強將弱的索雲國和國弱兵強的汀國,四麵合擊,令其顧此失彼,就比較容易拿下了。對中路,不是不能強攻,但事實證明,強攻對霧黑一方也損失太大,蘇拉爾大帝便確定了對中路迂回包抄的策略,以最小代價謀最大利益。

而在進軍東西兩路中,其側重點又放在了對西路的進攻。西路三國中,康成國和昊國已經滅亡,隻剩下個榮國尚存。隻要拿下榮國,就可以把鳳夢西路全線貫通,就可以從南方向索雲國用兵,使其南北不能兼顧。

退兵不足兩月,霧黑大軍再次增兵進犯,榮國隻得拚死守衛,昊國和康成國也一起出力,但仍舊一路被殺得節節敗退,再次退回了榮城都城。然而,這一次隻有昊國跟隨榮國退入了都城。康成國在退向榮國都城的半道中,轉而一路向東,渡過榮國跟索雲國相鄰又相隔的涫水,進入索雲國西南方的落霞郡。

康成國殘部大約有五萬餘人,如此大規模的橫渡涫水,早就驚動了落霞郡駐軍。悍然渡過界河,進入他國領土,就是一種入侵行為。其實康成國跟索雲國本不接壤,正常情況下,康成國軍隊根本沒可能抵達索雲國的國土。落霞郡駐軍本想製止康成國渡河,康成國渡河而過先期抵達的人員中說明來意,很有誠意地主動上繳了兵械,表示對索雲國主權的尊重。因怕霧黑大軍追上來趕盡殺絕,先頭部隊一邊跟落霞郡交涉,後麵的隊伍仍是急急忙忙的渡河過來,不敢稍停,直到全部都渡過了涫水,把泊在榮國沿岸的渡河船隻全都拉到索雲這岸來之後,才覺稍稍得放心。果然霧黑大軍很快就追至涫水西岸,因無船隻可用,河對岸又有鎧甲分明,陣容整齊的索雲軍,不敢伐木作筏,也不敢冒險泅渡,怕被擊中遊,葬身滔滔涫水之中,叫罵一陣之後,隻得退去。

等落霞郡太守和都統領到來,康成國皇帝修成降書順表,表示願意合並進索雲國。康成國殘部暫時駐紮在涫水河畔,等候索雲國皇帝依大臣來談判合並事宜。他們經曆兩次亡國之傷,又在榮國被霧黑大軍殺了兩次,隻殺得康成皇帝心虛膽寒,再顧不得大臣們的反對,也顧不得什麼祖宗不祖宗,這時節,祖宗們早顧不上自己了,要活下去,隻能躲進強國去,哪怕就是合進去,也能結束無窮無盡漂泊流離的淒惶日子,求得個安身立命之所!

史記,靖亂元年七月十四日,康成國簽署協議,永久合並進索雲國。

官吏,物資,軍隊的接收安置之法比照弘國和永昌合並之法,唯一與弘,永兩國不同的是康成國皇帝被封為了宗王,比郡王低了兩個品階,屬四品王位。賜前康成國都城為封地,食邑五千,仍恩準世襲罔替,不赴封地,在成化城賜王府居住。

康成國本來比弘國和永昌國稍強,在合並四國中,他的國力是最強的,想不到合進索雲國,他們的王位的品階反是最低,而國小力弱的陰國封的王位品階反而最高的,不免心頭不滿。雖然大家同為王爺,但這王位的品階也分三六九等,差異甚大,怎能不爭?

對此,索雲國給出了說法:陰國是在有國土的基礎上合並進來的,其國君臣民將領軍隊等並入索雲國相關部門時,待遇自然要比亡國之後合並進來的看高一線,因此仁和皇帝被封為鎮國王,是一品王。而康成國則是在與霧黑大軍的廝殺中,逃竄進索雲國的,且呈了降書順表,自當按降國的情況處理,其待遇,不但不能跟陰國比,比弘國和永昌國也要低了兩分。好在除了在封王上隻給了個四品王位,但在官吏考核任職,軍隊整編,裝備給養等方麵,還是跟弘永兩國一視同仁,因此除了皇帝和少數大臣重臣之外,康成國絕大多數人等對合並進索雲國後的待遇並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