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風染論戰(1 / 2)

作者:天際驅馳

風染不理伍華昆的暗諷,說道:“既然各位大人都清楚,眼下進行的,是一場霧黑王朝企圖滅掉整個鳳夢大陸的戰爭,我們就不能隻從鳳夢大陸某一個國家的角度去考慮,對霧黑王朝而言,所有鳳夢國家都是一體的,都是他們要滅掉的對象。霧黑蠻子滅掉北路,分頭進攻東西兩路,我國能不能守住南棗防線,要不要出兵援助烏國,這些都是這場戰爭的幾場局部戰役而已,局部戰役的勝利,不足以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要想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就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戰爭。”

這段話,對風染而言,字字是血!

當初陰索邊境上的那三年戰爭,那時,在風染眼裏,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戰役,他用心用意去打每一場戰役,把自己紙上談兵學到的兵法用於實踐,然而,陰國雖不斷有小勝,總體上卻是節節敗退。

直到在賀月身邊呆了三年,開拓了眼界,又在痛定思痛地反省之後,風染才認識到,那場戰爭,固然有兩軍裝備和人數上的差距,但是在那場戰爭中,陰國方是被迫應戰,清南軍攻向哪裏,鄭家軍就守到哪裏,始終處於被動。而遠在成化城的太子賀月才是掌握並主導這場戰爭的關鍵。所以,最終,是賀月贏得了那場戰爭。

能擁有家傳兵法,鄭家並不是不懂這些,隻是當時,鄭家正在養精蓄銳,礪兵秣馬之際,對那場戰爭,大有敷衍之意。風染是鄭家選定的少主,鄭家隻想風染能夠經曆戰火洗禮,對戰場和戰爭不陌生就夠了,並不想把風染培養成將帥,那些需要在實戰中去領悟的兵法精華,並沒有教導給風染。

在枇杷穀一戰中,風染雖任叛軍主帥,但他仍舊隻著眼於一時一戰。那是賀月與賀鋒之間的戰爭,賀月在出征前多方布置,環環相扣,有備而戰,而自己本與賀鋒不是一條心,又是倉促應戰,用兵之際是孤注一擲,未留餘地,固然可以取得枇杷穀一戰的局部勝利,但若賀鋒不死,賀氏兄弟的戰爭繼續下去,輸的一定是自己!因那時,他對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將”的層次!

是無數次戰役的教訓,是無數人鮮血的澆鑄,才使風染有了跳出戰役,要從全局高度去把握整場戰爭的深刻認識。三年陰索戰爭,把懵懂少年磨煉成了鐵血良將,三年幽居,風染在遠離戰場的地方,完成了從良將到統帥的蛻變與升華。

鳳夢大陸的大好河山已經失陷大半,恐慌情緒在所有鳳夢人之間肆虐蔓延。索雲國內本來因實施新法,士氣高昂,合並了四個亡國,不可避免地,也把悲觀情緒帶進了索雲國,大家對能不能守住鳳夢越來越沒有信心,更不敢想,要如何去驅逐霧黑蠻子,贏得戰爭?好幾個文官聽了風染的話,連聲問:“風將軍的意思是,風將軍有把握可贏得這場戰爭?”

那種殷切膜拜的語氣,差不多把風染當做了神仙吧?愴惶無助的心情需要安慰,哪怕明知道是一句空話,那種心情,就像是溺水之人明知稻草救不了命,還是會去抓稻草的心情,絕望而恐慌。

風染尚未回答,賀月道:“風將軍的意思是,隻有從全局高度去把握整場戰爭,才有取勝的可能。風將軍在論戰,並不是保證他能打贏。各位大人稍安,不要求勝心切。仗打成現在這樣,誰也不能保證能夠取勝。”

“陛下明見,臣正是這個意思。”

“風將軍繼續。”

“剛陛下總結得好,隻有從全局高度去把握整場戰爭,才有取勝的可能。然後,我們再從全局出發,去統籌安排精心劃策各場局部戰役。讓每場戰役成為贏得戰爭的基石,從而,一步一步贏得戰爭。具體到援不援助烏國的議題上,就不能隻考慮索雲國跟烏國關係。”

“那要考慮什麼?”

風染道:“首先考慮該不該出兵,出兵援助之後,會對戰爭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和影響。這些考量,其實是一個問題,就是,援助烏國這場局部戰役對整體戰爭,有沒有助益和意義。有,就出兵,沒有,就不出兵。”

“那到底有沒有助益?應該是有的吧?鳳夢多一個國家生存,就多一份抵抗霧黑入侵的力量啊。”

風染道:“援烏對戰爭有沒有助益,一會再說。回頭繼續討論霧黑王朝發起戰爭妄圖滅亡我鳳夢大陸諸國的問題。想必各位大人最關心的一點:便是我鳳夢大陸,會不會被滅亡?守不守得住?”

又有數個大臣連聲問:“對對對,風將軍認為,我鳳夢大陸,會不會被滅?守不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