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君王殷勤問飯否(1 / 2)

作者:天際驅馳

風染早在戰爭初期就下了命令,接收鳳夢大陸逃難來的難民,加以甄別之後由戶部安排至各地落戶,令其開荒種植,以補充因戰亂損失了勞力。

逃難過來的難民,落戶之後便是鳳國子民,與原鳳國子民一視同仁,願意種地的種地,願意入伍的入伍。

因此,中路三國,尤其是鳳國,雖然在被匪嘉圍困之中,又剛經曆了一場瘟疫,鳳國國內在從上到下的勵精圖誌,銳意進取之下,卻是萬民齊心,士氣高漲,顯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靖亂五年下半年,風染不斷地對各個駐軍的駐地,將領,兵卒人數進行了大幅度地調整,將兩年來新征的兵卒跟老兵們進行了大融合,各地將領也進行了大置換。這是個繁瑣而持久複雜的過程,其實很多將領對風染頻繁地把各地兵將調來調去的用意大不理解,覺得完全是沒事找事。然而,似乎兵馬都統帥對於把兵卒毫無用處的調來調去,很有興趣,樂此不疲,還經常身臨調防地方,親自指揮,要求兵卒和將領在接到調令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拔營開路,迅速抵達新防區,將領們要快速辦妥交接手續,兵卒們要迅速到崗布防,立即擔當起守衛之責。

“稟報風將軍,宣旨的內侍大人求見。”風染正在落霞郡主持軍卒調防,正要拔營啟程,帳下親兵進來稟告。

“傳。”風染依舊穿著銀甲素袍,隻是隨著年歲的增加,更加的顯得鎮定從容,威嚴有度。風染外出督查,親臨調兵遣將,便把賀月留在都統帥府裏帶風賀響響,叫賀月要天天督促小孩兒完成習武功課,不可荒廢。習武要持之以衡,才能同時達到鍛煉身體和意誌的目的。好在風賀響響現在由嬤嬤們帶著自己在偏殿單睡,賀月除了隔三岔五需要宿在皇宮的思寧殿之外,基本都睡在都統帥府後宅主院裏。

其實賀月對風染掌管的軍務並不經常過問,風染會在朝堂上主動稟告自己所管軍務的大概情況,謹過臣禮,一點不敢驕橫自大,不敢在朝堂群臣眼裏落下話柄。

風染外出調軍,一樣不敢妄狂自大,疏了禮儀,常叫隨軍文書把自己的行蹤和調軍動向寫成奏折,不斷送報朝堂和皇帝。賀月一向不插手自己掌管的軍務,忽然下道聖旨,不知何事,倒叫風染猜疑。

一時宣旨內侍進了帥帳,叫一聲:“聖旨到,風將軍接旨。”風染便要跪下行禮,準備接旨。那宣旨內侍卻趕緊把風染攔住,把一卷用黃綾裹起,用火漆密封的聖旨遞到風染麵前,說道:“陛下有口諭,叫風將軍自行拆看。若有回稟,將軍可另寫奏折,若是口信,可令小的轉達陛下。”

又是自行拆看啊!

關起門來,跟賀月說笑打鬧是一回事,風染在外人麵前,絲毫不敢失了對皇帝的尊敬,還是叩了個頭,才兩隻手高舉著,恭恭敬敬把聖旨接了過來,又道了失禮,才轉入後帳中,剔了黃綾上的火漆,拿出聖旨來看。

隻見九龍錦上,無頭無尾,隻寫了四個字:“將軍,飯否?”

賀月特特地叫宣旨內侍跑這麼遠一趟路,就為了問他要不要吃飯?或者是怕他在軍中沒有飯吃?或是吃不好飯?

風染於吃之一道,不挑食,也不講究味道,能充饑就行,風染講究的是飯菜幹淨,往往叫親兵們弄來給自己吃。這些親兵都是從鄭家軍裏挑出來的,對風染的習性知之甚深,因此弄的飯菜不算可口,也不難吃。但怎麼說,也不可能吃不上飯啊!

賀月到底想表達個什麼意思?

回稟?怎麼回稟?告訴賀月自己有飯吃?

風染便叫小遠取了筆和火漆送進後帳來。賀月怕風染在軍中無人照料,便特意欽封了小遠一個驍騎校的軍職,算是風染的近身親兵頭領,專職在風染身邊照顧在行軍中的生活起居。小遠倒是個乖巧人,頗有自知之明,不敢仗著風染和賀月的寵信,就在軍中妄自指手劃腳,作威作福。他就隻管照料風染生活,風染親兵衛隊之事,全由另一個驍騎校負責指揮。供風染休息的帥帳後帳這小小的方寸之間,全由小遠親自打理,容不得假手於人,也隻有小遠能進風染後帳。

風染直接在聖旨上幹脆利落地回複了一個字:“否。”澆上火漆,銘了印鑒,把聖旨封在黃綾裏,出來交給宣旨內侍,令其回稟皇帝。風染隨後下令,軍營立即開拔,一刻不得擔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