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際驅馳
收複東路是沒問題,隻是收複的步驟很考究。“這個東路,暫時不能急著收複。”風染道:“先把東路困了,戰局越拖越有好處。”
一般不都是越快結束戰役才越好嗎?怎麼還有戰局越拖越有好處的說法?賀月奇道:“還要拖得越久越好?這怎麼說?”
“其一,咱們鳳軍之所以沒有趁著霧黑蠻軍大撤退,一鼓作氣打到北路去,是因為被鬥河所阻。渡水作戰,損失太大。就像當初咱們中路三國以涫水和赤麟江為天險,阻擋霧黑蠻軍的進攻一樣。如果霧黑蠻軍龜縮在北路,中間擋著鬥河,他們打不過來,咱們也打不過去……本來他們在河上架過浮橋,我們一打過去,他們就把橋毀了。咱們也不是打不過去,就是會損失很大。”再說,撤退回北路的霧黑蠻軍還有一百多萬,再加上東路的五六十萬,總兵力跟鳳軍旗鼓相當,足可一戰。鳳軍也不能冒險渡江作戰,把霧黑蠻軍逼急了。
賀月道:“那你不會從鬥河上遊繞個道,從白 雪 山北麓那邊進入鳳夢北路,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是可以繞道上遊打進北路去。”可是,對手還有一百多萬的兵卒,自己這方長途跋涉繞道過去,人困馬乏,這一仗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風染接著道:“不過現在不是繞道過去打他們的時候,關鍵是要怎麼消耗掉他們的兵力。”
賀月問:“怎麼消耗?”
風染抬起手,枕在自己頭下,說道:“用困在東路的蠻軍來消耗。我就把東路蠻軍困而不殺,看他們北路蠻軍來不來救?困陷於東路的蠻軍有五六十萬,糧草暫時可以在東路就地解決,但軍需補及斷絕,北軍蠻軍必須來相救接應,他們如果要出兵相救,就必須渡江南下,我就等著擊其中遊。隻要東路蠻軍不死,北路蠻軍就會一次一次企圖渡江,南下相救。到時,咱們守住南岸,可以用較少兵力消耗掉他們的兵力。因此,要暫時留著東路蠻軍,當這個誘餌,引北路蠻軍渡江去救。”
消耗,絕對不是一對一的消耗,是要用較少代價,消耗掉對方更多的兵力。
賀月知道自己兵法隻學了個皮毛,講打仗肯定比不過風染,不同風染辯,又道:“其二呢?”
“其二吧,被困在東路的霧黑蠻軍畢竟有五六十萬人,直接掩殺過去,怕他們臨死反擊,狗急跳牆,令我軍多有損傷。反正已經把他們圍了起來,我們不用著急,一邊用他們當餌,一邊也要消耗他們的軍需物資,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再等恰當的時候殲滅他們,我們就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還有其三麼?”
風染道:“其三,不能讓簡國撿了便宜。想複國,得讓他們自己去打。哪能咱們拚死拚活,死了人,把東路收複了,又讓簡國蹦出來接收勝利果實……咱鳳國,不能老做冤大頭。”上次被汀國蹦出來撿了個巨大的勝利果實,一直讓鳳國的許多官吏還憤憤不平。
當初,跟簡國簽定的協議,是鳳國出物資出軍備,簡國出人出力助鳳軍攻打射鳳堡。然後回頭,鳳軍助簡國收複故土複國。
然而,鄭修年和風染以及鄭家軍都太高估簡軍的戰鬥力了,簡國除了有幾隻巨大了海船,能在海上通行無阻外,簡軍在攻打射鳳堡的戰役中,狀況百出,各種拖後腿,其戰鬥能力比冉響馬的草台隊伍都不如!
後來鄭嘉和楊令超在寫給風染的戰報中,對簡軍在戰鬥中的情況有詳盡彙報,言詞間頗責怪風染的聯合簡軍作戰,是個敗著。
其實也不能怪簡軍不會作戰,隻因簡國基本上是個不打仗的國家。簡國位於鳳夢東路南端,東麵南麵都是鴻灣大洋,西麵跟喆國隔赤麟江相鄰,北麵隻跟烏國接壤。簡國跟烏國是睦鄰友好,跟喆國關係不是那麼好,但兩國國力都弱,都打不過赤麟江,大家隔江,相安無事。簡軍除了鎮壓一下國內的庶民暴動外,基本沒打過仗。簡國隻跟烏國喆國相鄰,烏國是友好鄰國,不會打他們,喆國又打不過赤麟江,因此,幾百年來,簡國從來沒有重視過軍備軍力,鳳夢大陸其他國家打仗打得再熱火朝天,都跟簡天沒關係。相應了,簡國在剔除了跟別國打仗戰爭這個因素後,曆代皇帝就隻能在通商方麵有點作為。因為簡國國土東麵南麵兩麵臨海,簡國就大力發展海航海運,海上通商,簡國雖然僻處鳳夢大陸東南角,國土狹小,資源貧瘠卻是相當富庶的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