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對決(1 / 2)

來到南京禮部的時候,吳帆徽的神情冷若冰霜。Ww W COM

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以及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唐世濟,都在公房。

吳帆徽是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南京國子監祭酒,起來與兩人都是有些關係的,不過他這一次到禮部來,可不是為了敘舊,也不是為了國子監的事宜。

剛剛進入到公房,唐世濟眼睛裏麵就閃過了一絲寒芒。

吏員泡好了茶,退出公房。

唐世濟看了看吳帆徽,慢悠悠的開口了。

“都察院收到了彈劾奏折,想必吳大人也知曉此彈劾奏折了,今日董大人和本官想聽聽吳大人的解釋。”

吳帆徽的確知道彈劾奏折的事宜,這一份彈劾奏折,是南京都察院的諸多禦史寫出來的,其核心內容,就是彈劾左僉都禦史、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國子監祭酒吳帆徽,打壓國子監的監生,大肆貪墨銀兩,導致怒人怨,且吳帆徽在國子監不足一年時間,可以培植自身之力量,其行為明顯是別有用心,恐怕以朋黨自居。

這份彈劾奏折,前麵所的什麼打壓國子監監生,以及貪墨銀兩等等事情,都是無所謂的,可最後一點最為狠毒,那就是朋黨。

要知道皇上最為忌諱的就是朋黨。

京城國子監祭酒與南京國子監祭酒,從個人的表現來,誰絕不會偏向與任何派係的,隻會忠於皇上,而且不會參與到朋黨之中,這是皇上特意把握的事宜。

要知道國子監是為朝廷培養人才的地方,若是在這裏麵結黨了,那豈不是從根本上動搖了皇上的威信。

吳帆徽之所以會知道這份彈劾奏折,是源於內閣輔溫體仁的一封信函。

其實這份彈劾奏折,已經到京城去了,隻不過被皇上和內閣直接打回來了,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皇上和朝廷都沒有拿出明確的意見,而是要求南京都察院酌情處理。

收到溫體仁的信函之後,吳帆徽馬上明白了,有人已經開始動手,這一場聚焦在他身上的博弈,正式拉開了帷幕。

至於要求南京都察院酌情處理這份彈劾奏折,稍稍思索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既然皇上和朝廷都沒有明確表態,那意思就是這份彈劾奏折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吳帆徽到南京國子監上任不足一年的時間,且對國子監嚴格管控,這些事宜已經通過某些途徑傳遞到京城去了,要是皇上和內閣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可最為有趣的是,皇上沒有直接壓下這份彈劾奏折,卻打回了南京都察院,而且要求南京都察院酌情處理。

這就很有意思了,難不成皇上不明白,彈劾奏折本就是南京都察院呈奏給皇上和朝廷的,要求他們酌情處理,豈不是火上澆油。

所以,這應該不是皇上的意思,而很有可能是內閣輔溫體仁的意思。

溫體仁巴不得將事情鬧大,等到兩邊激烈博弈、都不可收拾的時候,他自會代表朝廷出麵,施展出來雷霆手段,打壓那些他認為存在威脅的力量,而整件事情之中,損失最為慘重的,或者可能遭受到最大傷害的,就是吳帆徽和陳氏家族了。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陳氏家族未必能夠看清楚這件事情,而陳氏家族背後的複社,更是雄心勃勃,想著給吳帆徽下馬威,所以南京都察院,是不會輕易放過此事的,他們至少會讓吳帆徽感覺到不舒服。

當然作為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唐世濟,肯定是明白皇上意思的,不可能做的太過,但是抓住這件事情,讓吳帆徽低頭,也未嚐不可,所以他肯定不會輕易放過這件事情。

“董大人,唐大人,下官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如何解釋。”

吳帆徽倒也幹脆,彈劾奏折的事宜,那是溫體仁寫信告知他的,加上南京六部和都察院,傳的沸沸揚揚的,但是真正的奏折,他沒有看見,而溫體仁也沒有在信函之中明,究竟是哪些人寫出來的這份奏折。

唐世濟看了看董其昌。

董其昌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

董其昌已經是七十八歲的年紀,這個年紀還在擔任南京禮部尚書,是非常少見的,滿朝都認為董其昌其人,是異常精明的,與東林黨人交好,又不得罪反東林之人,遊走於中間,而且還讓兩邊都不反感。

今日唐世濟之所以要拉上董其昌,肯定是有道理的,因為董其昌是南京禮部尚書,而南京禮部從名義上來,是可以管理國子監相關事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