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指執行特殊任務的兵種,主要任務是襲擾破壞、敵後偵察、竊取情報、緊急解救、心戰宣傳、特種警衛,以及反顛覆、反特工、反偷襲、反恐怖和反劫持等,他們所擔負的任務與一般意義上的偵察兵有許多不同。
單兵作戰能力極為強悍,適合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完成作戰任務。往往是戰爭中決定戰局的重要因素。頑強的毅力、健壯的體力、持久的耐力,足以令任何的敵人膽寒。
而且特種兵一般由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直接指揮和領導,少數國家由國防部或軍中將領直接指揮和領導。就像是現在的禁軍,就直接聽命於李世民指揮。不像其他的部隊,還要受製於兵部。
原本想要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從選拔到訓練出一支特種部隊,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李世民的玄甲軍填補了這一切的不可能,玄甲軍原本就有古代特種兵的稱呼,各個強悍無比,欠缺的也隻是現代那種經曆了上千年而磨練出的、科學的,特種作戰技巧,和特種作戰意識,可是如今有了宇文哲,宇文哲把這些帶到了唐朝。
一百零八名特種兵,再加上特種預備隊的兩千八百八十九人,宇文哲有信心顛覆任何組織。
……………………
特種預備隊回到長安後,立刻引起了轟動,原本定的三個月時間,這才過去兩個月就回來了,雖說三千人中少了一百零八人,不過若是不仔細的話根本看不出來,更何況他們的速度也十分的快,在玄武門處接受了秦虎的檢查後,直接就進入了皇宮。
禁軍的返回再次引起了疑惑,好不容易平息下來的朝臣再次暗潮湧動了起來,出兵突厥是國策,前鋒軍將軍一職的任命,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當時的唐朝,還處於豪門巨閥割據的時期,李世民確實可以憑借著自己的威懾力可以掌控全國,但是對於這些豪門巨閥也一直采取平衡之道。
這也是無奈之舉,在當時整個大唐的官員,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這些豪門巨閥的子弟擔任的,因為當時的造紙術本錢昂貴,書籍知識全被豪門巨閥壟斷著,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沒有接觸到的機會,又何談有能力成為造福一方的官員。
再者,貞觀初期,在各方的壓力下,李世民都沒有能夠重開科舉,誰能為官都是靠舉薦,或者憑借自己的才學名傳天下,普通的老百姓怎麼可能有這個背景。
還是到了貞觀中期,李世民才有實力和精力重開科舉並開始逐步完善。
這就造成了豪門巨閥甚至比皇朝存在、延長的時間都要長,因為不管哪一個朝代,都需要有官員來治理,這些世家出來的官員永遠是心向家族,以家族的利益為先,其次才會考慮到朝廷。
征伐突厥,各個豪門早就開始在這一次的戰爭中尋求利益,軍功永遠是升遷最為快捷的手段,也是往軍隊裏插入釘子的機會。
手裏有兵才有底氣,每個豪門世家都圈養著大量的私兵,可李世民卻隻能裝作不知,最少在沒有借口的時候不能有所動作,不然引起所有豪門巨閥的反彈,天下必然再次陷入混亂,當年的隋朝就是前車之鑒。
可是,這些豪門巨閥曆經多少的朝代,各個都跟老狐狸一樣狡猾,想找到借口,基本上是不可能。
還是那句話,朝代也許會更替,但是那些豪門世家卻毀滅不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限製,想要徹底毀掉豪門之禍,就必須要民眾得到啟蒙,這就涉及到了學習,現在這個時期的科技力量太弱,連廉價的紙張都造不出來,所以豪門巨閥就像是立在了不敗之地,有著足夠的底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豪門巨閥掌控全國的情形會被消滅,這是必然的,可是此時的科技卻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李世民同樣知道這些門路,因為太原李家在隋朝時就是豪門巨閥之一。
李世民壓得住,隻要李世民再世,就沒人敢動,所以宇文哲才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不然的話,恐怕他連進入前鋒軍的機會有沒有,隻能去李靖的大帳下當個小兵了。
為何李世民會如此器重宇文哲,原因是李淳風的批示,但是最為主要的,還是宇文哲展現出了配得上李淳風批示的能力。
用一己之力挽救銀川,獨身一人穿過禁軍夜探皇城,不說其他,隻是在軍事上的才華就足夠了,即便沒有那個批示又如何,一個李靖便可保大唐百年,把宇文哲磨練出來,至少也可保大唐百年,李世民又怎麼可能不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