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二天天亮。
他們又在食堂吃了一頓早餐之後,這才選擇返回長安。
宇文哲作為軍校的教導主任,早就已經安排好了每位將軍的授課時間,因為這些大將人數並不少,而且對於軍校有著天生的喜歡,所以安排授課時間的時候十分順利。
或者,應該說順利過頭了,甚至可以保證每天都有一名大將身在軍校內。
孔穎達隻要有時間,隨意什麼時候前來,極為自由,畢竟,就這麼一名文官。
為了多爭取到前來軍校授課的機會,這幾名大將差點沒掐起來,就差去訓練場上真刀真槍的比試一番。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軍校自從開始建立到現在,終於開始運行了起來。
由於第一批的學員都是特種隊和預備隊的將士,所以留守在長安城的,也會和軍校內的將士們輪換。
總之,一切已經步入了正軌,隻剩下慢慢積累如何更好的傳授知識的經驗。
宇文哲和李世民等人一起回到了長安城,隻有孔穎達留在了軍校。
孔穎達不太禁受得住車馬勞頓之苦,好不容易來了,當然是要教幾課在回去。
宇文哲之所以返回長安,完全是為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暗衛的發展,暗衛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最主要的就是缺錢。
還有就是李世民同意倭寇使團的護衛進入軍校學習的事。
李世民因為被吹噓了幾句,就忽略了這樣做的危害,但是宇文哲卻十分警醒。
更何況,日本使團的胃口大著呢,他要是這時候不在長安,被小犬鑽了漏子,這才是最無法讓人接受的。
回到了長安以後,眾人各回各家,宇文哲卻和李世民去了皇宮。
李承乾的事到底是如何解決的,宇文哲並不清楚,但是長孫皇後那裏還是要去彙報一下的。
畢竟軍校被百姓圍困,全是由李承乾引起的。
立政殿內。
長孫皇後和以往一樣,在大殿裏逗弄著小李治,即便是天氣已經漸漸轉暖,長孫皇後依然整天悶在立政殿裏。
後宮的女人都是這樣,頂多去禦花園逛一逛,每天過的枯燥,毫無新意。
這種生活,確實是錦衣玉食,但是同樣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牢籠,自古以來,作為皇帝的女人,有幾個會有好下場的。
李世民去了太極殿,這兩天積攢了一些政務,需要去完成,而宇文哲直接來到了立政殿。
通過彙報,宇文哲走進了立政殿內,李治正被小紅帶走,大殿裏隻剩下了他和長孫皇後兩個人。
“哲兒,太子那裏,陛下已經做了決定,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出任東宮輔臣,於誌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而且還讓劉洎、岑文本遞日往東宮,禁閉一年!”
宇文哲對於李承乾所收到的懲罰中,可以明確的看出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的期望。
但是宇文哲卻很清楚,就是這樣的決定,更加促使李承乾踏上那條不歸路。
就李世民挑選的這些大臣,都是能夠把他懟的一愣一愣的那種。
這些諫臣們當然會要命的糾正李承乾的過錯,但是他們會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
因為於誌寧、魏征、張玄素等人都是一個類型的,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凶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卻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隻會把李承乾刺激的更加放縱。
這個時代可沒有心理學,也不會有人看的出,李承乾這是一直在和李世民較勁呢。
遠的不說,就說李泰到了年紀還留在了長安,而且設立文學館這件事。
李世民自己年輕的時候就設立過文學館,現在卻讓李泰設立,而沒有讓李承乾設立,李世民想要用李泰來刺激李承乾,同樣的適得其反。
宇文哲並沒有提醒誰的打算,李承乾的性格基本已經扭曲成型,還是離遠點好,參乎進去就是麻煩,畢竟自己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呢。
長孫皇後看到宇文哲並沒有回答,不禁歎了口氣,“你能這麼快得知東宮的消息,下一次也一定可以,如果乾兒在做出什麼荒唐事……”
“娘娘放心,這一次如果不是發生了百姓圍困軍校的事,我不可能會去關注東宮,以後應該是發現不了了!”
對於長孫皇後的擔心,宇文哲直接拒絕了,這一次冒著徹底失去李世民的信任,做出的選擇,原本就是萬分危險。
離開立政殿後,宇文哲站在大殿的外麵,停留了很長時間,長孫皇後整天悶坐在宮殿裏,實在不是什麼好事,在加上時不時有煩心事,身體能扛得住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