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於單的私信(1 / 2)

大軍選將一直都是秘密,特別是大漢時期,軍權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沒有虎符任何一個將軍都別想調動一兵一卒,這也是每朝每代君王都在做的事情。這樣做有幾個好處,其一可以保證自己的王位永遠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其二也是維護自己統治最有效的方法。

一直到北宋時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徹底讓將軍們變成了國家養的豬狗,也將漢人的軍力降到了最低,為後來的北方蠻族入侵中原掃清了道路,也讓繁華的大宋一步步走向衰弱,最終隻用了三百年不到的時間就宣告覆滅。如果以統一天下為中原王朝的整根,宋朝無疑是最短命的一個。

大漢的軍權雖然也在皇帝手中,但是大漢和大宋又有些不同。大宋人因為黃袍加身的緣故,徹底將將軍們排斥在朝堂之外,讓士大夫階層控製了帝國的一切。而大漢的將軍們就沒有大宋將軍的悲哀,這個時代非常注重軍功,因為大漢的天下是靠著將軍們一步步打出來,不是宋朝那種用欺騙和陰謀得來,所以大漢皇帝在對待將軍上非常重視。

皇帝劉徹一錘定音,整個帝國就朝著戰爭的方向邁進。沒有了糧草的後顧之憂,朝廷隻需要在邊境屯糧的地方派駐一些官員負責接收。大軍的集結是整個朝廷最緊要的唯一政務,一份份的出兵詔書被快馬背著奔向四方,一對對的軍卒告別家人,開赴自己的集結地。

太尉府是最忙的日子,很明顯剛做了半年的太尉汲暗沒有能力處理這麼大的事情,為此皇帝已經斥責了汲暗好幾次,若不是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汲暗的太尉就算到頭了。為了緩解汲暗的壓力,竇嬰主動幫忙,這才將調兵的事情擺弄順溜。

朝廷忙的焦頭爛額,蘇任閑的無所事事,已經得到朝廷的命令,蘇任將會被封為車騎將軍,統領東路軍,從雁門關出發將匈奴東部與伊稚邪分成兩段,讓李廣率領的西路軍和衛青率領的中路軍先消滅伊稚邪之後,三路大軍合二為一,平推過去徹底將盤踞在大漢北部的匈奴趕盡殺絕。

在正式出發之前,劉徹讓劉吉慶捧著一大堆書簡送到蘇任家中,這些都是黑冰台多年來收集的匈奴情報,在李廣和衛青家中也有一份相同的書簡。作為三路大軍的統帥,想要大勝仗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這一點劉徹做的很好。然而和李廣、衛青不同,劉吉慶送給蘇任的書簡中多了一張。

“將軍,這是陛下特意交代讓將軍細看!”劉吉慶將那張最重要的從書簡中挑出來親手捧到蘇任麵前。

蘇任看了一眼:“陛下真打算答應於單的條件?要知道這些匈奴人可不是什麼善茬,況且於單此次歸降帶來的人口不下十萬,據我所知這裏麵隻戰兵就有四萬餘,而且那些匈奴人從小生活在馬背上,隨時都會變成強盜,如果不能徹底馴服的話,殺了最妥當。”

劉吉慶靜靜的站著,等蘇任把話說完:“此事陛下已經有了定奪,老奴也會將將軍的話轉告陛下。”

和劉吉慶說話非常讓人不爽,這個老家夥的嘴裏就沒有肯定答案,任何話都是各種意思,聽不懂的人很容易被這老家夥坑了。接過劉吉慶手裏的書簡,蘇任揮揮手打發劉吉慶出去。

書簡一共兩份,一份是降書,另一份竟然是私信,而且還是寫給蘇任的。火漆已經被人挑開,想必劉徹已經知道了信中的內容。蘇任沒有急著看降書,將於單寫給自己的信展開細看。不知道於單請誰代的筆,一手小篆寫的相當漂亮,能從中看出清秀的篆字不多見。

信中於單很客氣,先從蘇任和他的友誼談起,接著說到自己的國仇家恨,最後用幾乎懇求的語氣希望蘇任能在大漢皇帝劉徹麵前美言幾句,讓他和他的族人進入長城以內,過幾天人的日子。這封信聲情並茂,入情三分,一般人定然會被於單的可憐打動,無論如何都會幫忙。

看罷了信,蘇任隨手扔到一旁,開始在一大堆書簡中翻找對他此次出兵有利的消息。黑冰台這些年在蘇凱的帶領下進步很大,觸角已經伸到了伊稚邪身邊,有好多匈奴的大事情都能做的非常詳細。從中蘇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李少君。這個神棍竟然成了伊稚邪的天師,伊稚邪的很多大事情不在去問大祭司,而是和李少君商量。這讓蘇任有些意外。

情報非常雜亂,需要蘇任一份份的細看然後分門別類的歸類整理,幹了一中午累的腰酸脖子疼,隻不過看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蘇任有些懷念在玉門的日子,格桑家的雅格日非常能幹,比朝廷這些吃幹飯的不知道強了多少。扔下手裏的書簡,衝著門外喊道:“老黃,去把去病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