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子驕女的劫難(1 / 2)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末,瘟疫盛行於京城東京(也稱汴京,今河南開封)。

瘟疫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的向京城擴散,一時間百姓人人自危談虎色變。

尋常百姓若是家裏人出現發熱高燒不通的現象,不管得的病是不是瘟疫,都將病人棄於荒坡,生怕被傳染,為了保住一家大小的性命,隻能下狠心這樣做了!

短短一個多月,就有近千人死於瘟疫。繁榮的宋朝都城東京,百姓流離失所,有些人為了活命,隻能背井離鄉,東京變成了死氣沉沉的黑暗之城。

生活在皇宮中的皇子公主們也難逃一劫,三位皇子八位公主先後染上瘟疫,把太醫院的太醫們折騰得夠嗆。

為了防止瘟疫在皇宮擴散,太醫們把生病的皇子公主集中在回春宮,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細心照顧,可沒有任何效果。

十個太醫因此被傳染了瘟疫而去世,盡管太醫們多次研究討論,給皇子公主們嚐試不同藥方,卻沒有進展,無法控製皇子公主的病情。

照顧皇子公主的宮女太監,也染上瘟疫去世,隻能不斷的從別的宮中抽掉人手,去回春宮照顧皇子公主。

到回春宮去工作的太監宮女,染上瘟疫而死亡的人數日益增加,去回春宮當差,等於是去送死。

大宋皇宮人心惶惶,太監宮女太醫們亂作一團。

建築風格呈現細致柔麗,莊嚴而穩重鳳儀宮,是宋徽宗最寵愛的皇後鄭惠蘭居住的地方。

宋徽宗趙佶與皇後鄭惠蘭的相識相愛,是一種緣分,他們之間的愛情,在當時來說就是才子佳人版的傳奇愛情故事。

在現代是麻雀變鳳凰版本,鄭皇後是無心插柳,本來隻想做個王爺的側妃,誰知道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一下子成了皇妃,不久成了皇後。

此事說來話長,話說宋徽宗趙佶的父親宋神宗趙頊即位之後,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勵精圖治,是個很有抱負的皇帝。

趙佶的母親陳宛如進宮後,因才貌出眾,受到宋神宗的寵愛。生下十一皇子後,陳宛如被冊封為正二品昭儀。

陳宛如出身於一個地位低下落魄的書畫世家,個性多愁善感柔弱怕事,所以時間一長,宋神宗這樣一個有雄心壯誌的皇帝就不再寵幸她了。

由於不得寵,陳宛如在深宮之中,就像一朵沒有水滋潤的花朵,日日不快樂的活著,最終含恨而死。

但她作詞作畫的風格,深深的影響了她的兒子趙佶,所以趙佶所作的詩詞,與他的母親一樣都屬於婉約派的風格。

除此之外,趙佶長像酷似他的母親,外表俊俏性格也繼承了母親陳昭儀的柔弱怕事,自稱天下第一才子的他,和所有自稱才子的人一樣好色多情。

雖然趙佶在寫詩作畫方麵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在宋神宗眼裏這個兒子是個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浪子。

因此,宋神宗將皇位傳給第六個兒子宋哲宗趙煦。趙佶被封為端王到宮外居住,他對皇位不感興趣,更喜歡做一個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王爺。

盡管趙佶生活很隨意,討厭進出宮廷,但對宋哲宗趙煦的生母,宋神宗的皇後向晚睛十分尊敬。不管刮風下雨,每天趙佶都會到慈德宮給向太後請安。

每一次,向太後都命鄭惠蘭、王依玲兩位宮女,在一旁侍候,徽宗趙佶就是這樣看上了鄭、王兩位絕色。

鄭惠蘭是向太後最喜歡的宮女,生得眉清目秀嫻靜美麗,又冰雪聰明,聰慧機敏,善於言辭奉承,宋徽宗趙佶對她很有好感。

三人眉來眼去,時間一長,向太後就看出來趙佶喜歡身邊的兩個宮女。這時一個改變趙佶和兩位宮女的命運的時機出現了。

趙佶的哥哥宋哲宗因病去世,本來趙佶隻是個昭儀所生,妃子和皇後生的皇子人才出從的很多。

向太後所生的兒子吳榮穆王趙佖是朝中大臣推薦的重要人選,在皇位繼承人這一問題上,向太後卻不幫兒子趙佖,極力主張要立趙佶為皇位繼承人。

向太後的父親向玉廷是兵部尚書,權傾朝野。

因此,宋徽宗趙佶沒有任何阻力的當上了皇帝,連他自已都感到非常意外,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向太後垂廉聽政,並賜鄭氏、王氏給徽宗趙佶,使他如願抱得美人歸。

鄭惠蘭入宮後,很喜歡看書,好寫詩文,以才子自詡的徽宗趙佶對她十分的賞識,她被冊封為賢妃,後來和王依玲一起被冊封為正一品貴妃,在後宮獨享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