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卡見趙良將阿奴帶了回來,高興得無可無不可,忙讓村民設宴款待趙良,說是設宴款待,其實也是一些粗茶淡飯,苗寨實在是太窮了,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好在趙良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既能吃燕窩魚翅,也能吃粗茶淡飯。
宴請完畢後,代卡給阿奴交代了一番,讓她當趙良的向導,陪趙良去一趟天竺,阿奴當然高興得不行,她本就想跟趙良學藝,正琢磨要用什麼理由,如此一來,連理由都不用找,直接名正言順了。
趙良見交代的差不多了,就帶著阿奴繼續啟程,玄雷劍淩空而起,載著二人飛上高空,阿奴又一次興高采烈起來,吵得趙良腦仁兒都疼,趙良就威脅阿奴說,要是再吵就把她扔下去,阿奴這才氣呼呼的閉了嘴。
趙良在阿奴的指引下,向西南方向疾飛而去,據阿奴所講,前方就是喜馬拉雅山,在梵語中,喜馬拉雅就是雪的故鄉。
不到一刻鍾,兩人就到了喜馬拉雅山的上空,隻見下方幾十座高峰林立,山峰之上全是幾十丈高的冰柱和冰塔,猶如千軍萬馬一般,看起來極為壯觀。
不過,在趙良看來,喜馬拉雅山跟青城仙府的奧林匹斯山和昆侖仙境的天山縹緲峰還差得太遠,畢竟這裏隻是世俗界的高山罷了。
用了一刻鍾,兩人飛過喜馬拉雅山,飛行途中,寒氣逼人,幸虧趙良準備充分,從納戒中取出了一套棉服給阿奴穿上,這才避免把她給凍成冰棍,即便如此,阿奴也被凍得夠嗆,牙齒不聽指揮的上下打顫,想停也停不下來。
飛過喜馬拉雅山,就是另外一派風光,山腳下到處鬱鬱蔥蔥,宛如到了江南水鄉一般,又往南飛了一刻鍾,就看到一條大河,這就是天竺境內最大的河流恒河。
在恒河邊,有一座人來人往的大都城,這就是天竺的都城華氏城。
趙良看著街道兩邊高大的椰子樹,還有街上時不時發出高亢鳴叫的戰象,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裏居然還有如此強大的一個帝國。
阿奴看著趙良一副吃驚的模樣,不由洋洋得意,開始發揮她的向導作用,給趙良介紹了天竺的基本曆史,給他掃掃盲。
六十多年前,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在滅亡波斯帝國之後,侵入了天竺西北部。兩年後,亞曆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
又過了十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刹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了西北的馬其頓人部隊,之後,他率軍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為孔雀帝國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篤信耆那教,後來拋棄王位出家,他出家後,其子賓頭娑羅繼位。
賓頭娑羅鎮壓了呾叉始羅地區的人民起義,保持了帝國在北方地區的統治。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從小就有佛心佛性,但早年的行為並未能體現出這一點。十八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來在鎮壓旦叉始羅城叛亂中立下大功,積累了政治資本。
七年期,父王賓頭娑羅病重,阿育王回國爭奪王位,傳說殺死了九十九個兄弟之後才坐穩了寶座,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王位爭奪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見一斑。經過四年拚殺,阿育王終於排除了一切反對勢力,舉行了灌頂儀式。
殺人無數的阿育王在即位後仍改變不了凶狠嗜殺的作風,他專門挑選最凶惡的酷吏去設立人間地域殘害百姓。他發動了一係列統一大陸的戰爭,曾征服過濕婆國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去年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的戰爭。
這次戰爭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印度的事業,但也造成了十萬人被殺,十五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還有若幹倍於此的人死亡。
羯陵伽戰爭對阿育王影響極大,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阿育王被伏屍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麵所震撼,深感痛悔,從小埋藏在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權欲所遮蓋,這時終於被惻隱之心所喚醒,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終被感召,決心皈依佛門。
在羯陵伽戰爭結束後,阿育王轉變了原有的治國方針,放棄了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並致力於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文化。他采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派去宣揚佛法的高僧,其本人也變成了慈悲為懷的仁愛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