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9】上官家落難(1 / 2)

上官珊選定佳婿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狄府,狄知遜不禁十分惋惜,要不是趙良遇刺,肯定能拔得頭籌,不過,這隻是假設而已,沒有人會聽你任何假設。

上官珊離開了並州城,返回上官家去了,隻等一個月後鄧傑英來迎娶她。

三日後,趙良總算睜開了雙眼,狄知遜等人一見,不由大喜,趕緊好吃好喝的都端上來,但趙良身體還是十分羸弱,隻能慢慢進補。

十天後,趙良終於能夠下地,身體慢慢的好了起來,對於沒能將上官珊娶進家門一事,趙良倒是表現得相當無所謂,本來他就對上官珊沒有太大的興趣。

這幾天,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上官儀因與梁王李忠的案件有牽連,判死罪投入監牢,他的家財被充公、親屬淪為奴婢。

上官儀同皇後武則天的矛盾由來已久,此事說來話長,還需重頭說起。

在上官儀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人殺害了,一位好心人把上官儀藏到一座寺廟裏,使他僥幸逃過了仇家的追殺。

後來,李淵父子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解放了上官儀的家鄉,上官儀這才結束了東躲西藏的窩囊日子。

童年的苦難經曆,磨礪了上官儀的意誌,使他擁有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熟和智慧。

上官儀重拾學業,用心苦讀,沒幾年便可寫出漂亮詩文,鄉鄰們都說上官儀真是個才子!

才子在民間,而朝廷不知,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

上官儀不願自己的才華被埋沒,決定考官。

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普通人要想當官,必須通過科舉考試,進士及第者,才有當官的機會。

那些考不中進士的人,頂多當個跑腿的差役,沒有官職,不入品流。

但要考中進士,談何容易!每年的應試者都有數千人,最後被錄取的,卻隻有寥寥數人,那可真是千裏挑一,有的人連考十幾次仍然不中,耗費了歲月,貽誤了青春。

所以有“五十少進士”之說,意思是說考中進士很難很難,以致五十歲的進士還稱得上“年輕”,還為“少年”,難怪有人感歎“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上官儀一頭烏發,遠沒到白頭的年紀,他能考中進士嗎?親戚們都替他捏著一把汗。上官儀卻一點也不緊張,他昂著頭,挺著胸,躊躇滿誌,進了考場。

沒過多久,發榜了,上官儀榜上有名,考了個全國第三名,進士及第!

這下子不得了,太宗皇帝禦筆親點,讓他當了弘文館直學士,很快又提拔上官儀當了機要秘書,專管校對皇帝的詩文。

上官儀成了最年輕的侍臣。唐太宗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每次宴會群臣,都要讓他作陪。

此後,上官儀步步高升,俸祿越領越多,官職越做越大,及至唐高宗李治即位時,他又連升三級,先任秘書少監,再任西台侍郎,最後當上了世人矚目的宰相。

當上宰相後,上官儀心裏美滋滋的,看啥都覺得美麗,看啥都覺得有詩意,於是詩興大發,經常寫詩,他寫得最多的,是洛陽城的黎明,是洛河邊的美景。

唐朝的京城是長安,上官儀為何不寫長安寫洛陽呢?莫非洛陽有他最牽掛的人或物?看官有所不知,上官儀一生中最得意的黃金時光,大部分是在洛陽度過的。

他鍾情洛陽,實在是因為他與洛陽的緣分深,而這種緣分,又因他生命的句號畫在了洛陽而加深了。

話說,唐高宗是個典型的妻管嚴,他懼內懼得要死,皇後武則天咳嗽一聲,都嚇得他半天不敢說話。

傳說武則天用毒辣手段害死了高宗的前妻王皇後和蕭淑妃,或許是做賊心虛,她夜夜夢見這倆人化作厲鬼向她索命。

為了睡得安穩,她就勸高宗遷都,把朝堂從長安搬到了東都洛陽,上官儀身為當朝宰相,自然也跟著皇帝來到了洛陽。

那天,他像往常一樣上早朝。

時近破曉,皇城外邊靜悄悄的。

城門外的天津橋鐵鏈高鎖,要等到天明後才會打開。

上官儀騎著馬來到橋頭的洛堤上,與百官們一起等候放行入宮。

幾聲鳥叫,劃破了黎明前的寂靜。

幾縷秋風,吹散了天邊的一片烏雲。

月光皎潔,灑落點點銀輝,洛河水波光粼粼,美麗動人。

遠處龍門山墨色如黛,令人浮想聯翩。

上官儀陶醉了。

洛陽山水秀美,此般美景,在長安何曾見到過?

上官儀覺得有必要抒發一下澎湃於心的感情,於是略一沉吟,吟出一首詩:“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