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卻說國王從眾女子口中得知事情原委,安排武將加強邊防不便細說。他見眼前這位書生年少老成心裏又增添了幾分喜愛,待事情安排完畢方才將子謙請進大帳中。
隻見這郊獵的大帳雖是臨時搭建起來,但裏麵陳設奢華內設金銀器物一應俱全,全然一副九五之尊的氣派。
兩人分了賓主而坐,其他朝臣也依次入位,子謙抱拳道:“正是陛下郊獵時節,遠道而來時節不待,擾了國君雅興十分不安。”
國王哈哈搖頭道:“這是哪裏話,盛典之日又逢貴客來訪真是雙喜臨門。況且剛剛若不是你出手相助,隻怕寡人今日要命喪此地。”
國王命宮人安排酒水果饌,也都是子謙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異域之物。子謙見這物品新奇,不禁跟眾人談起兩國的異同。
酒過三巡氣氛漸漸活躍,國王問道:“不知上邦貴客不遠千裏前來有何見教?”
子謙跟隨儀仗到此心中早有準備,他起身向西拜道:“小生得擢進士之後受大明皇上之命周遊各邦探查風土人情,以作地理誌,遊山玩水而以實則並不殊務。在貴邦境內恰逢陛下出遊,又見幾人行為不軌,全然是陛下的福澤所至。”
子謙如此一說先把事務定格在官方,並非買人參辦私事來的,若直接說想買千年老參隻怕會欲速而不達,一個買人參的商販還有什麼資格跟國王論交情。又說發現刺客是國王的運氣造化所致自然又將國王好好地拍了一把。
國王哈哈笑道:“原是如此,早知你遠道而來當發個公碟,寡人命人到邊關接你便是。”國王話雖如此,心下對子謙的身份也有些懷疑,畢竟一來這種遊山玩水的進士他還是第一次聽說,二來子謙剛剛救了自己性命,怕萬一是真的反而傷了大國情麵,隻想著日後尋機試探。
子謙和國王朝臣在大賬中暢談許久,從四書五經說到治國理政,聊得甚是歡洽,子謙本來博學多知,與邊邦國王交談自然不在話下,國王對他這個大明進士倒是有八九分相信了。
話說這朝鮮王室郊獵是個極其隆重的事,乃祭頌天地和先王保佑的盛典,須擇吉日吉時祭祀開獵。國王想到祭祀之事心生一計道:“貴客遠來與寡人一起郊狩是敝邦榮幸,隻是明日須祭祀之後方可開獵。祭祀之禮極為關鍵需作祭文一篇以詔告天地,敝邦也有善文章者,寡人想請上國進士與小邦文人一道為郊獵行作文一篇,選文嘉者而用之。”
子謙聽他這麼一說方才明白原來國王想試探自己文筆,若要取其信任隻能先讓他信服,便欣然答允。
飲晏已畢子謙從朝鮮國王帳中出來,被安排在一頂豪華帳篷中休息,派了一行宮人侍俾垂立帳篷左右隨時應召,又差人送來筆墨紙硯,也都是精美之物。
話說酒是下筆的好墨,古時王羲之的登峰造極之作《蘭亭集序》是在與眾友飲宴之時所作,王渤的《騰王閣序》也是在群儒舉杯之時成文,子謙酒到微醉,略加思索文思便滾滾而來,千言之文揮筆即成,祭文寫畢當晚睡下不提。
第二日一早,子謙起身正欲出帳卻聽得場外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這狩獵的祭禮的確隆重得很,便取了昨日寫就的祭文在仆從帶領下進得國王帳中。
隻見帳內站了許多大臣,一個個都身著節日盛裝得意洋洋的模樣,子謙朝各人拱手行禮,將祭文獻給國王之時方才發現台上已經赫然放著許多文章。
原來這祭禮都做成祭文考試了,朝鮮國王如此重文確是難得,子把文章放好站立到一旁。
“各位愛卿,寡人今日要行冬狩祭天之禮。昨日已讓朝中幾位文才不凡者寫就祭祀美文,今日收到連同大明朝進士才子在內五篇祭文,各位愛卿今日要與寡人一道從中選出一文作為祭天的貢文。”國王說著命宮人從中抽取一張當場誦讀。
眾大臣見這明朝進士也寫祭文在此心裏不禁暗暗好奇,倒想看看這才子肚裏有多少墨汁。眾臣當中一位身材高瘦的青年才俊不時輕蔑地看兩眼子謙,此人便是朝鮮當朝文官首席趙英祖。他自幼熟讀經史頗有文略,在朝鮮上下也是聲名遠播,他看著子謙這個上邦進士的到來心下滿心期待,想把這才子比下去方顯出自己文才絕代。
一文誦讀完畢,該文語言句式平平,並無出彩之辭,台下大臣也默不做聲。宮人便又抽一張出來,此文與上一文相比稍合文理,台下大臣有幾個交頭接耳者議論點頭稱善。宮人再抽一張出來,此文比及上兩篇又稍顯高超,大臣中有人豎起拇指感歎稱好。如此又念了一篇,卻是一篇比一篇精彩,原來子謙進來之前宮人已經按著平日的文思品級做了排列,也是等著子謙把祭文交上來。如果他文筆不及必然能明顯突出差距來,國王聽著一篇篇文章不住點頭,轉眼看看子謙,倒也想看看這大明朝的仕子有幾斤幾兩。
宮人抽出的倒數第二篇便是朝鮮國文曲星趙英祖之作,尚未誦讀,台下群臣已然急不可待,不知這當朝文魁要寫出什麼奇文來,隨著誦文漸進,台下不少大臣大聲喊好,國王也麵露微笑,轉眼看看子謙心道:“隻怕這大明朝進士也未必能寫出這般妙句來”子謙在一旁聽著卻也覺得文筆的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