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白的話很提氣,尤其是讓冶鐵所的工匠們十分解氣。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盼星星盼月亮,盼著什麼時候會有人來買他們冶出來的錢,要是真如李飛白所說,別人哭著求著來買他們冶出來的鐵,那是一件多麼讓人揚眉吐氣的事!
不過,揚眉吐氣之後,他們又有些懷疑,自己真能煉出大明最好的鐵嗎?
那些李飛白新帶來的工匠倒還罷了,畢竟他們沒有接觸過冶鐵,仍被一萬兩銀子的獎勵給誘惑的情緒高漲。那些冶鐵所原有的工匠,卻顯得很不自信,認為自己會辜負李飛白的期望。這其中,並不包括一個叫石峰的冶鐵工匠。
石峰本不是個匠戶,而是個農戶,讀過書,從小就有抱負,想考個功名,一朝鯉魚躍龍門,成為人人羨慕的當官的。可他讀了三年私塾後,發現自己被之乎者也繞得腦門疼,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反而十分癡迷把一塊塊礦石變成金屬。
為此,他還未成年,就跑到家鄉的冶鐵所當民夫。手腳勤快再加上不恥下問的鑽研勁,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冶鐵的步驟。慢慢的,他由民夫轉成工匠,可他幹的並不開心,有很多想法無法得到實現。畢竟,其它工匠都是世代相傳,彼此稱兄道弟抱成一團,誓死捍衛自己的利益。他一個半路出家的,很明顯跟其它工匠不是一路人,惹人煩招人排擠也就在情理之中。
那一年,正當他懷疑自己由農戶變成匠戶這個決定是不是錯了的時候,趙學飛派人去他們冶鐵所討教煉出好鐵的辦法。他覺得,趙學飛這個冶鐵所是新建的,工匠們或許不像自己所在這個冶鐵所的工匠,會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孤立他排斥他,讓他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於是毛遂自薦,隨著趙學飛派來的人,來到濟源的冶鐵所。
正如他所料,濟源的冶鐵所初創,工匠們都是新招募的,大家之前都不認識,全是外來的,也就不對他這個外來的有什麼偏見。再加上冶鐵所年年虧損,工食銀子都發不下去,也沒多少利益好爭,更不可能排斥他孤立他,免得他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他很快跟工匠們交上朋友,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那些改善冶鐵的想法,還是無法實現。
是貧窮讓他與濟源冶鐵所的工匠們打成一片,也是貧窮讓他無法改善煉出鐵的質量。
冶鐵所的冶出的鐵質量低下,爐子並沒多大的問題,主要問題出在礦石不夠精純,裏邊雜質過多。要想改變冶出鐵的質量,隻需再建一個炒鐵爐,用木棍翻動,讓鐵水裏的雜質再次燒成灰燼,就能得到符合質量的鐵。
這是最經濟最實惠的辦法,可縣裏窮得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也就不可能冶出符合質量的鐵來。
當然,他還有更多煉出好鐵的辦法,正如李飛白說的那樣,他也意識到煉不出更好的鐵是因為爐內溫度不夠,為此他也想了許多解決的辦法。比如,煉鐵時火除了在下邊燒,還得加大火苗,讓火打在爐壁上再返回到鐵礦石上,直接加熱礦石。
可這需要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加大火苗?火苗一大,爐內溫度必高,之前的爐就會承受不住高溫而坍塌,得另尋耐高溫的東西建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