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寫一章遭遇戰的,寫出坦克對於步兵部隊的碾壓情節。不過構思了很多遍,到現在一點頭緒都沒有,總是感覺到不盡如意。索性在網上好好查了一下各國的裝甲編製,也算是補充整理一些資料。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
1【德式編製】
按照德國裝甲奠基人古德裏安的設想,理想的裝甲師應該下轄一個裝甲旅,每旅轄2個坦克團(裝甲團),每團轄2個坦克營(裝甲營),每營轄4個坦克連,其中3個輕型坦克連(配備3號坦克),1個中型坦克連(配備4號坦克)。每連編製坦克為21輛,這樣德國裝甲師一共編製有336輛坦克(按西頓的說法是330輛坦克)。
不過,考慮到戰場特殊情況或坦克數量不足,一般情況下德國裝甲師的每營是3個坦克連,分別為2個輕型坦克連和1個中型坦克連。
2【蘇式編製】
蘇式坦克師的標準編製是3個坦克團,1個摩托化步兵團(BMP),1個自行火炮團(2S3和BM-21),1個防空團,師部,還直轄有工兵營,偵察營,防化營,修理營,運輸營等。坦克師坦克團編製團部,3個坦克營(31輛),一個摩托化步兵營(BMP),1個自行火炮營(2S1),1個防空營(或連),還有幾個直屬連。摩托化步兵團標準編製為3個摩托化步兵營(BMP),1個坦克營(40輛),1個自行火炮營(2S1),1個防空營或連,還有幾個直屬連。基本上裝甲部隊是以坦克營和摩托化步兵營為最小單一單元。
在90年代我國的坦克師編製與蘇軍比較類似,但在1998年坦克師改組為裝甲師後其下屬的裝甲步兵團被取消,即改為5團製,隨後則開始了大規模的師改旅。我國的標準的裝甲師(僅有1個,即裝6師)的配置是279輛坦克。
3【美式編製】
美式裝甲師,師長軍銜為少將,目前有兩個這樣編製的師:第一裝甲師,第一騎兵師;美陸軍的步兵師(一般資料稱為機械化師或機械化步兵師)和裝甲師編製基本相同,區別在於裝甲師編5個坦克營(裝備M1坦克)、4個步兵營(裝備M2步兵戰車),步兵師編製4個坦克營,5個步兵營。美軍編製的基本思想與蘇俄有較大差異,更強調所謂“模塊化”,即裝甲師下轄裝甲旅(裝甲步兵旅)配屬的部隊一般不固定,其下轄的作戰營平時一般不歸其旅部管理,而是在戰時根據需要配置。
4【現代常規編製】
下轄2個裝甲旅(下轄2個坦克營,1個步兵營),1個步兵旅(下轄1個坦克營,2個步兵營),1個炮兵旅(下轄3個M109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自行火箭炮連,1個戰鬥航空旅(2個攻擊直升機營【OH58和AH64混編】,1個中型運輸直升機連,1個空中騎兵營),1個工兵旅【3個重型工兵營】,一個防空炮兵營【實際上為導彈、火炮混編】,一個軍事情報營【也編製有直升機】,一個通訊營【有電子對抗功能】,一個直接支援營,3個前方支援營【每個負責一個裝甲&步兵旅的後勤支援,最多可支援2個坦克營,2個步兵營】,1個航空支援營,1個防化連,1個軍樂隊,每個師大約17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