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強調一句:自普法戰爭以來,戰爭就再也不隻是軍隊的事情了。
多數童鞋隻是把開槍開炮作為戰爭的全部,醉心於調兵遣將,狂飆突進。但戰爭早已不是這個樣子了。
輕型軍用車:吉普
在二戰時期的任何一個戰場找到這個小家夥。從北極圈內冰天雪地的拉普蘭,到赤道橫穿赤日炎炎的幾內亞;從風景如畫殺機重重的法國鄉間,到樹木叢生血肉橫飛的南洋諸島。
二戰中沒有一種武器的使用範圍比她更廣,即便到了今天,也隻有一種武器在範圍上能與她相提並論,那就是大名鼎鼎的AK47。
或許你對她嗤之以鼻,但你難道比二戰的美國大兵更有資格評價她?
對了,還有曆史。她是如此受到認可,如此有名,以至於Jeep這個詞,竟成了所有輕型四驅越野車的代稱。
對這位忠實的夥伴,美軍士兵不吝於任何溢美之詞:“沒有它,我想戰爭贏不了。它能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像一狗一樣忠實,像騾子一樣強壯,像山羊一樣靈活。”
美國當時生產了66萬輛以上的吉普,有美軍的地方就有吉普。
或許你認為戰爭中除了開槍開炮外就無事可做……這顯然是錯誤的。前送彈藥,後運傷員,人員輸送,武裝偵察……這些活兒雖然不起眼,卻比開槍開炮還要重要。
雖說JP的標稱載重隻有250KG,但在普遍超載一倍的情況下仍然表現良好。
裝4個全副武裝的士兵和一挺M2在法國鄉間土路,意大利的山路,以及太平洋諸島上粗糙的珊瑚礁地麵上狂奔,毫無問題。
她的德國同行,號稱“桶車”的WW82在性能上毫不遜色。以二驅車的結構達到隻比四驅的JP差一點點的性能,保時捷博士的天才實在令人敬佩。
如果兩者的數量相近,那麼最成功輕型車的桂冠毫無疑問屬於WW82。但這方麵實在差得遠。桶車的數量隻有不到6萬輛。
在戰場上的作用,自然差得更遠,為了彌補桶車的數量,德國人隻好使用更容易生產的挎鬥摩托和履帶摩托這種更小的家夥來履行她的職責。
軍用卡車:道奇:
有曆史學家幹脆把美軍(以至於盟軍)在二戰中勝利的原因歸功於她。
美國在二戰中生產了40萬輛以上的道奇大卡車。加上萬國和傑米西等,美國卡車的生產數量達到了駭人聽聞的238輛以上。這個數字不僅是其他主要參戰國加起來的2倍,將近美國陸軍主要對手德國(34.6萬輛)的七倍!
道奇和她的夥伴們,不僅保證了美國參戰部隊的全摩托化(美軍的每個步兵師都配有8個運輸中隊,可以一次性運走全師的人員和裝備),還有足夠數量保證西線盟軍及時充足的後勤。結果就是美軍使用物資的奢侈性,讓任何一個目睹此景的德國軍人都感到心酸。
道奇還被大量援助給美國的盟友。英國自不必說,蘇聯接受了40萬輛美國卡車,這些卡車在其卡車保有數量中超過一半,如果用運輸噸位來算的話或許超過60%。
在中國,中印公路和中緬公路上長長的道奇卡車縱列,值得我們中國人銘記。(除了大卡車之外,途中還能見到道奇0.75噸的中吉普)
或許你認為道奇那2.5噸的載重量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有人放言:我的農用車拉7噸甘蔗,在鄉間土路上跑的也很好。
我認為,如果你的農用車能拉著2.5噸的貨物,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爬上60%的土坡(大約是37度),那麼請通知我去瞻仰你的農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