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東南部,夜幕已經完全降臨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裏的人們延續著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
沒有月亮的夜,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當太陽西垂時,村子外勞作的人都各自回家,炊煙嫋嫋升起,很快村莊陷入了一片寧靜。
這裏是大藤峽,又名斷藤峽。位於廣西桂平城西北約八公裏處,是廣西境內最大最長的峽穀。
峽中河道江柳湍急曲折,隔岸險灘危岩奇突,河道兩壁遍布暗礁四伏,波濤洶湧若雷音。而由於此峽山高峽險,所以古往今來,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而當鬼子兵趁夜衝進村莊後,這個祥和的村莊瞬間被打碎了寧靜,災難與厄運降臨到村民的頭上。
赤橙的烈焰映紅了整個黑夜,隨著日本兵的獰笑聲,人類最原始的獸性在這裏上演。慘叫聲、怒罵聲,以及孩子的哭喊聲徘徊在村莊的上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都逐漸被烈火吞噬。
在即將黎明之刻,距離大藤峽十五公裏的一片開闊地,海南軍第三團團指揮部裏,張宇朝正在微弱的煤油燈光下,研究著附近的軍事地形圖。
隻見他一邊沉思的看著地圖,同時在腦海裏不斷演變著地形,手指順著地圖滑動,最終停留在大藤峽的位置上。
即便他不是廣西本地人,結合地圖上的信息,也能確定大藤峽的重要程度。險要的地形代表著易守難攻,幾百個人堵在山道上,就算是來幾千人強攻也隻能是無可奈何。
張宇朝,原名張六娃,乃是南陸軍校第一期速成軍校畢業生。因為出身軍旅識字不多,所以畢業時文化課也隻是馬馬虎虎的過去,成績也當然沒有那些天之驕子一樣名列前茅。
但他帶領一營部隊卻以敢打敢拚,在戰鬥中以頑強不怕死而著稱,曾在廣州城下帶領著不足百人的手下頂住日軍士兵千人隊的瘋狂反撲,自己全身負傷不下七八處,卻毅然率領部下戰鬥。
而因他指揮戰功卓越,從而獲了得統帥李衛東的看中,從軍校出來後親自點名提拔他為一師三團團長。這也讓他也成為了他們那期畢業生中現今獲得的最高職位。
而後來當了團長之後,原先的名字不太合適了,老是被張六娃、張六娃的叫感覺特別扭,所以後來找了一個做學問的老先生,再給逝去的爹娘上柱香,重新取了這個叫張宇朝的名字。
半晌之後,打了個哈欠的張宇朝收起地圖,因為這份地圖與其他地圖不同,上麵有著行軍部署,所以隻能有軍隊主官單獨保管。
然後,隻見他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肩膀,理正軍衣領後走了出去,門口的警衛見到他連忙敬禮喊到:“團座!”
張宇朝點了點頭,然後掏出手表看了看,說道:“傳令全團,十分鍾後部隊啟程出發!!”
半小時後,海南軍第三團官兵行走在崎嶇的懸崖壁上,右邊是幾乎成九十度的山崖峭壁,而左邊卻是懸崖,底下是奔流不息的波濤。
巨大的落差考驗著每一個海南軍士兵們的心裏承受能力,狹窄的道路根本不敢擁堵,後勤士兵隻能給馱馬蒙上眼睛,看到這裏張宇朝當即下達命令,各部隊間隔拉大。
隨著越來越靠近大藤峽,團長張宇朝的臉色卻愈發平靜,不說話也沒有多餘表情,因為他的內心逐漸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
正午十分,前方探路的二營營長跑過來到:“團座!我們在抓住了幾個本地難民,他從早上就鬼鬼祟祟的跟著我們!現在他們又嚷嚷著想要見您!”
問言,張宇朝不由得有些好奇,隨即開口道:“那好,帶他們過來,我正想要問問一些本地的消息!”
很快,在二營營長的帶領下,一個中年帶領著幾個年紀不大的少年來到張宇朝麵前,從他們麵黃肌瘦的外表來看,很容易判斷已經很久沒有吃食了。
“來人,給他們一些吃的!”張宇朝看到幾人的樣子,有些於心不忍,在怎麼說他們也都是華夏人。
等吃的差不多飽後,年紀較大的中年男子開始了講述他們的經曆。原來他們就是大藤峽附近村莊的住戶,日軍在他們村燒殺搶掠,很多人都死了,他們是唯一逃出來去縣城求援的人。
當聽到日本鬼子犯下的獸行之後,張宇朝一拳砸在石頭上,他隻恨為什麼昨天因為拖延而導致失去了先手,而且也讓大藤峽居民遭遇了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