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合作意向(1 / 2)

海南島,文昌城軍政府大樓,統帥辦公室。

李衛東與葛長明正坐在棕皮沙發上閑談,而秘書處秘書何瑩在將端進來的茶具放在桌子上麵後就退了出去,當然,閑談中的兩人也沒注意到何瑩在退出門的瞬間,眼底閃過一絲莫名的光芒。但因為門口還站著兩名衛兵,所以何瑩隻好先行離開。

“將軍!您提出來的方案很好!我想,德國政府肯定會同意的!”海南軍二號人物葛長明此時正低頭淺嚐這一杯茶,在聽完李衛東的敘述後,不由得讚歎道。

搖搖頭,李衛東說道:“其實我也沒有多大成功的把握,就看希特勒的控製德國的能力怎麼樣了!”

“咕咚...咕咚...”或許是因為講的時間長了口渴,李衛東端起茶狠狠地大喝一口,直看的一旁的葛長明心疼不已。那可是原產自武夷山的大紅袍茶啊!我總共就收藏了一點點啊!葛長明心疼的就像是在一滴一滴的滴血。

而李衛東也當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自此之後他與葛長明再一起喝茶,葛長明是打死也不願給將他收藏的好茶葉拿出來了。用他的原話形容就是,李衛東喝茶純粹就是‘牛嚼牡丹’。

與此同時,在德國盧森堡正發生這一場激烈討論,而引發這場問題的中心討論點就是,來自訪問軍官團領隊塞克特傳回來的消息,一份關於采購赫爾戈蘭級戰列艦計劃。

總從1933年希特勒上台,納粹黨成為德國的實際政黨之後,在如何對待中國的立場與要采取政策上也頗為矛盾,德國執政黨在國際局勢的變換下也不斷調整者外交方案。

在納粹黨取的執政權力前,德國的執政的是魏瑪共和國。一戰之後德國失去了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而當時東亞已經早被瓜分的幹幹淨淨,所以魏瑪共和國在對待中國的外交問題上一直保持著中立態度。而且也不鼓勵國家官員和工業家一同直接參與和中國政府的事務上,負責德國出入口的部門也憂慮這會把它們作為賺取厚利的中間人角色中剔出。

而此時,新興的納粹政府執行的戰時經濟政策,以及應對未來長期的戰爭需要,要求徹底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並儲存原材料。特別是一些較為稀缺的軍用資源,例如‘鎢’和‘稀’等這些大量出產與中國的原材料,德國重工業對‘鎢’的需要尤其迫切,因為一旦戰爭爆發麵對英國的封鎖,德國重工業很難從美洲得到足夠的原材料。而且那裏可是美國人視作‘後花園’的胬肉,德國也不希望再樹立一個強國為敵。

因此,在麵對與中國的外交政策的時,希特勒就在考慮,與中國的外交方案需要改變,中國龐大的原材料對德國的軍工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他也看中中國的戰爭潛力。

但,南京政府一直以來都是由英、美兩國在背後支持,英國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勢力不是一點半點,他也沒找到下手挖牆腳的機會。實在沒辦法才找到了日本國,那個狂妄自大的島國民族來當做盟友。

其實要說起來,德國發動的二戰也是有著很強的複仇色彩的。《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以礦產資源和工業設備賠償未能以現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國民眾的不滿,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

當時一戰戰後的德國經濟非常脆弱,隻支付了條約規定的賠償金額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這一小部分也給德國經濟造成了極大負擔並導致了近1/3的通貨膨脹。當時有條現任這樣描述:“一名家庭主婦要去商場買一罐抹麵包用的黃油,而她是需要提著一整捆的馬克才能買到的!”

而當時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最積極的就要莫屬日本國了。按道理當時的中國也是屬於戰勝國的,理應收回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權益,但由於《巴黎合約》簽訂的不公正,國聯將德國在山東權益不經中國人民的同意轉交給了日本。這也導致了後來發生於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五四運動。

在這件事上,日本的‘積極’表現也遭致了德國人的記恨。就好比如:你和人打架,打輸了不要緊,大不了過幾天再去找回場子。但如果打輸了,居然有一條日本‘狗’來落井下石,那就不得不狠狠踹一腳了!

而當希特勒知道中國崛起了一個將侵華日軍打的落花流水,而且在政治上可以與南京中央政府相互抗衡的勢力,神秘的東南軍閥李衛東進入他的眼睛後,他就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個在中國扶持一個親‘德’政府的機會。所以,他立即派去一個訪問軍官團去試探那位東南軍閥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