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就不斷的有朝臣彈劾梨伩,說梨伩身為皇貴妃,受盡皇恩,卻殘害宮中子嗣,有負於皇恩雲雲;還有人說梨伩位居高位,卻無故打殺宮人,導致無辜的宮女、太監慘死,喪盡天良等等;最後連去年廖采女的死都被再一次的翻出來,直指梨伩不僅殘害皇嗣,還殘害妃嬪,不配為皇貴妃……
總的來說,也就是梨伩殺害宮中妃嬪,殘害皇上子嗣,打殺後宮宮人。
那些彈劾梨伩的奏本幾乎都快將梨伩寫成一個無惡不作、殘暴不仁、陰險狠毒的女人了,奏本摞起來都快有一個小人高了。
上一次廖采女的事情還隻有些許個朝臣彈劾梨伩,最後見沒有證據,也都紛紛識相的不彈劾了,但是這一次,幾乎有大半的朝臣都彈劾梨伩,不是彈劾她仗著皇貴妃之位濫殺無辜,就是彈劾她殘害妃嬪、皇嗣。
東祈臨心中鬱悶,所有奏折都留中不發,很快就退了早朝,但是卻將彈劾梨伩彈劾得最厲害的幾個朝臣記了下來,之後便讓人著重去查這幾個人。
下了早朝之後,東祈臨便去了寧妃的戚寧宮,自然,蕭昭儀、梨伩這兩個當事人也在,還有七皇子落水當天在場的袁禦女以及若幹宮人,除此之外還有協管宮務的夏昭媛。
夏昭媛有些替梨伩擔憂,她是相信梨伩的,再說了,以梨伩的心智,就算梨伩真的害七皇子,也不會選擇在眾目睽睽之下啊!不過眼下這個局麵對梨伩確實非常的不利,因為沒有人會相信是蕭昭儀故意用七皇子去陷害梨伩的,畢竟七皇子是真的死了,誰會傻到拿皇子去陷害一個妃嬪呢?
為了以示公平,寧妃提議將所有的妃嬪都叫來,東祈臨應允了。
梨伩麵上沒有什麼表情,看不見驚慌和不安,蕭昭儀恨恨的看著梨伩,她最討厭的就是梨伩這副模樣,明明死到臨頭了,還裝作毫不在乎的模樣。
梨伩,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永遠這樣冷靜!
蕭昭儀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見梨伩平靜的麵孔上出現裂縫了。
袁禦女是蕭昭儀的人,為蕭昭儀馬首是瞻,原本那天蕭昭儀吩咐她的是讓梨伩靠近七皇子,剩下的蕭昭儀已經安排好了,就不關袁禦女的事情了。誰知道梨伩並不上當,見了袁禦女和七皇子就要走,袁禦女心急之下,就扯住了梨伩的裙角,梨伩跌倒了,慌亂中七皇子朝西亭湖滾落下去,梨伩原本是可以拉住七皇子的,但是袁禦女心想,若是七皇子都沒有落水,那她就不能將梨伩牽扯進去了,那今天的一切就白費了,日後梨伩有了防備,再想下手就難了,蕭昭儀肯定不會放過她。於是袁禦女急中生智,再一次拉住了梨伩,讓七皇子眼睜睜的滾過進湖裏,隻是不曾想,七皇子身子弱,就一命嗚呼了。
這樣子袁禦女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幹係了,蕭昭儀一定恨死她了,所以袁禦女就一門心思的咬定是梨伩推了七皇子,是梨伩想要害死七皇子,她隻求蕭昭儀看在她全心全意對付梨伩的份上,放她一條生路。
蕭昭儀原本是想利用七皇子陷害梨伩,但是絕對沒有想要讓七皇子死,隻可惜最後陰差陽錯、弄巧成拙,七皇子就這樣死了,偏偏除了袁禦女這個證人,又沒有其他證據能證明梨伩想害死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