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中,我們感受周圍的事物,形成我們的觀念,做出我們的判斷,無一不是由我們的心靈進行的。然而,不好的情緒常常幹擾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出現種種偏差。因此,聰明人能成功駕馭情緒,而老實人隻能讓情緒駕馭。憤怒時,不能控製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不得不承認,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憤怒情緒,它不能幫助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聰明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憤怒情緒是一個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樣,可以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
“氣大傷身”,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無論什麼原因產生的憤怒,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人發怒時,可導致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體內的腎上腺激素含量顯著增高,會導致心跳加快、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總之,情緒失控有百害而無一利,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在惱恨暴怒之下疾呼“既生亮,何生瑜”,最後口吐鮮血而亡。而“空城計”一節中,諸葛亮麵對馬謖街亭失守、蜀漢軍連遭重挫、司馬懿引十幾萬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急局麵,仍然能夠不急不躁,從容應對,僅一句“大勢去矣”而已,然後引小童二人,攜琴一張,於城樓上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雖為空城,琴聲卻絲毫不虛,使得司馬懿以為城中有伏兵,引兵急速退去,實在是高。
每臨大事有靜氣,是能夠做成大事者的基本素質之一,越是重大的決策,越要心平氣和,頭腦冷靜,周密地分析各種信息,判斷各方局勢,做出認真負責、科學的決策。
當一個人情緒波動比較大或壓力比較大時,仍然能做到冷靜理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在各種情緒衝動下,極易幹出後悔終生的傻事來。所以,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平靜,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匆忙決策。老實人受情緒支配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衝動之下做事情。很多時候,老實人情緒低沉,意興闌珊,卻並沒有由此而推遲做重要決策。多年以後,方知這些決策給自己造成多大的傷害。
不良情緒有多少,常常隻能感覺,而沒有衡量的標準。下麵的方法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的情緒是否已經進入警報區。
反應過度 隻是隨便說兩句,反應就出奇地激烈。
麻木不仁 無論上司交辦什麼事情,都裝做沒聽到。
能拖則拖 能拖到明天,就不急著今天做。
虛晃一招 像無頭蒼蠅似地到處流竄,卻交不出一張具體的成績單。
自生自滅 固執不通,寧可玉石俱焚也不願接受他人的善意援助。
自暴自棄 即使自己的工作不斷受到他人幹擾,也不會介意。
逃避現實 大禍臨頭之際,依然擺出一副“生死有命”的灑脫態度。
完美主義 鑽牛角尖,把所有時間都泡在一些無關大局的細節上。
朝三暮四 三分鍾熱度,什麼事情都想做,但都隻做一半。
輕重不分 把十萬火急的工作扔到一旁,先做那些還可以拖的事情。
到處插花 好管閑事,到處招惹事端。
鞠躬盡瘁 天天加班,越耗越晚,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把家當成旅館。
哀莫心死 每天遲到早退,做事心不在焉。
麵對生活,我們有很多追求,當我們為這些追求而努力時,是否也考慮過已經因不良情緒降低了自己的效率。
做事不僅要有高度熱忱、滿腔抱負,還要以寬闊的胸懷麵對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不緊張,不退縮。這些,正是大多數老實人所需要的。
◎ 有時不妨換種心情
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排解,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正確的態度是疏泄情緒。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製止不良情緒的產生。遇到不隨意的事,沉著冷靜、頭腦清醒、保持理智、不感情用事,用平和的心態麵對突然的險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
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趕緊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麼今天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