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會辦事(9)(1 / 3)

“糟了!糟了!”趙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律,還是原來張總的好。可是,我怎麼那麼糊塗,寫信把他臭罵了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小王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您不聽啊!”

“都怪我在氣頭上,想這小子過去一定騙了我,要不然別人怎麼那樣便宜。”趙經理來回踱著步子,指了指電話,“把電話告訴我,我親自打過去道歉!”

秘書一笑,走到趙經理桌前:“不用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寄。”

“沒寄?”

“對!”小王笑吟吟地說。“嗯……”趙經理坐了下來,如釋重負,停了半晌,又突然抬頭:“可是我當時不是叫你立刻發出嗎?”

“是啊!但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小王轉過身,歪著頭笑笑。

“壓了三個星期?”

“對!您沒想到吧?”

“我是沒想到。”趙經理低下頭,翻記事本,“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麼能壓?那麼最近發南非的那幾封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小王臉上更靚麗了:“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趙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小王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喊:“我,我做錯了嗎?”

“你做錯了!”趙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看到小王的遭遇,你會想:明明秘書小王救了公司,上司非但不感謝,還恩將仇報,對不對?如果說“對”,你就錯了!

正如趙經理說的——“你做主,還是我做主?”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作主張地把領導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了三個星期不發,那“她”豈不成了主管?如果有這樣的“暗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所以小王有錯,錯在不懂工作倫理。老板畢竟是老板,事情還是得他做主。

僅就工作而言,下屬自作主張帶來的後果,都不會十分嚴重,也並非全都是消極的方麵。可以想像,哪有那麼多員工笨到不知輕重的地步,敢於擅自替上司做出關乎單位整體利益的主張?除非他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然而,這種自作主張所帶來的對職場上的等級及人際關係常態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

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他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通常來說,這種損失是微小的。

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重視程度。盡管這種行為不一定說明下屬不注意上司的存在,不把上司放在眼裏,但在上司的理解上,會把這種行為與下屬對自己的個人態度聯係起來,最後認定這種做法不僅是對自己的無視,也是下屬工作經驗與能力欠缺、辦事不穩重的表現。

這樣一來,你無意中的一次私自定奪行為,帶來的可能就是上司以後的冷遇與不信任。這種誤會與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對你的前途的損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不自作主張,是你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起碼要做到的,而要想在這方麵更進一步,你還需要做到遇事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給你做主。

你有沒有常常同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的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

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方針,盡量地發問。部下向上司請教,並不可恥,而且是理所當然的。

有心的上司,都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表示他眼裏有上司,相信上司的決定。另一方麵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了之處,而上司能夠回答,才能減少錯誤,上司也能夠放心。如果員工假裝什麼都懂,一切事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會是真懂”而感到擔心,也會對你是否會在重大的問題上自作主張而產生擔憂。

在工作上,重大問題的決策時,你不妨問問上司,“關於某件事,某個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結論,請您定奪一下”,或者“這件事依我看不這樣做比較好,不知你認為應該如何”,等等。

在辦公室裏,你需時刻牢記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這一關鍵步驟。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屬下越俎代皰,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憑借積極努力所換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

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莫過於此。

不同的上司,不同的應對戰術

當原本雇傭你,甚至提攜你的老板忽然離職,有個陌生的臉孔走進你的辦公室,說明他是你的新老板,以後有事你要直接向他彙報。這時候,你要怎麼辦?你是否覺得隻有你的前老板才最器重你,你是否還想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不是表示,你的工作生涯開始出現了某種危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盡管處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隻要以正確的態度應對,讓自己成為新老板不可或缺的幫手,即使更換老板,也不一定會對你的職業生涯產生負麵影響。這裏有一個例子,希望我們從中能學會怎樣應對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