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是很奇怪的。
因為要讓那些女子作詩,因此鴨戲圖必須讓那些女子看一下才行,當然,時間不能太長,可也不能太短。
參加詩詞比試的有十幾人,看完一幅圖的時間用不了多長時間,可是每一個拿著畫給那些青樓女子看的人都是不停的變幻著的。
很快,柳舟便明白過來。
他們靜月軒的人想著靠別人的詩詞來獲勝,那麼其他青樓裏的人就不會想著請槍手嗎?
而請了槍手,如何讓那些女子知道呢,唯一的接觸機會就是給女子看畫的時候了,他們隻需要將做好的詩暗中塞給作詩的女子就行了。
這個世上,不乏作詩奇快的人。
當柳舟看到這點之後,立馬起身對和恪公主和果親王道:“下官腹內有些不適,先行離開一會。”
人有三急,和恪公主和果親王也不是不近情麵的人,因此欣然應允。
柳舟離開樓梯,直接找到花四娘,然後將那首詩寫了下來:“馬上交給蘇月。”
花四娘並非笨人,也看到了擂台上奇怪的現象,因此頷首之後,立馬照柳舟說的去辦。
煙花巷弄的這場才藝比試,更像是一場鬧劇,可隻要能夠給自己帶來效益,是場鬧劇又如何呢?
大家都清楚這是場鬧劇,可大家還是甘願這麼做,那就繼續做下去了,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公平,也沒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潔。
在柳舟看來,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內幕的。
你不做,自然有其他人來做,堅持所謂的道德,在別人眼裏不過是笑話罷了。
柳舟並不想做一個藐視道德的人,隻不過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多他不屑為的事情,有時也難免要做一兩次的。
花四娘是個聰明人,她不負柳舟所望,將那首詩遞給了蘇月。
一炷香的時間後,擂台上的十幾人都已將自己的詩作寫好,並署了名。
對於詩詞,在場的人顯然並不怎麼在意,整個大清朝對於詩詞都不怎麼在意了,他們又怎麼會在意呢?他們來煙花巷弄,還不是想看美女撫琴,看美女善舞?
所以,相比較而言,詩詞擂台周圍,聚集的人並不多,換言之,隻有那些心中對詩詞還抱有喜愛和幻想的讀書人才會聚集在這裏。
古往今來,讀書更多的是當成一種追逐名利的手段,而當他們達到目的之後,讀書於他們便少了韻味,殊不知功成名就之後,還有幾人會讀書呢?
就拿後世的情況來說,考上大學之後,還有幾人會廢寢忘食的去學習?高考結束後,又有誰將那幾年的書籍整理好帶回家的?
讀書,考學,不過是人類獲得利益的一種工具罷了。
古人亦如是。
讀書,不過是為了當官,當官,是為了發財,而隻要當了官,那書讀不讀,已經不怎麼重要了吧。
可不可否認,這個世上有對知識無盡渴望之人,他們將讀書當成了樂趣,他們更想要的是從書中找回樂趣,而不是利用讀書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柳舟覺得,古往今來那些文人,皆是屬於這一流的,他們讀書,更著書,他們通過寫詩寫詞,來寄托自己的思想。
這是古人的財富,也是他們的慰藉。
十幾首詩寫好後,由專人當場朗誦,詩詞的好壞暫且不論,等詞作結束,便可讓人前來投票了,到時每個選手跟前都會有一個大木箱子,箱子裏麵裝的是票,也是銀子。
詩作朗誦出來之後,關注的人並不多,一是因為詩作並無什麼驚奇處,再有大家也不怎麼感興趣,待會如何分出勝負,就看哪家姑娘的恩客有錢了。
隻不過就在眾人對詩作不怎麼在意的時候,一首詩突然被人朗誦了出來,而詩被朗誦出來後,周圍突然一片雅靜。
詩如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蘇軾的詩,不過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柳舟看到那幅鴨戲圖後,立馬想到了這首詩。
這首詩淡雅,輕快,讀來一點不悲壯,也不煽情,隻是淡淡的,仿佛能夠讓人置身其中,竹林,桃花,春江水暖,以及遊鴨蘆葦,所有的一切都很平常,可讀來卻讓人的心突然舒暢。
這是一首好詩所獨有的魅力。
當大家聽到這首詩的時候,突然安靜了下來,他們身處浮名世間,他們何時有過這般淡雅心境?此時的他們,被震撼到了,被這簡簡單單給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