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外國人打交道,應該是屬於禮部的事情。
當今禮部尚書是紀昀紀曉嵐,如果他都無法跟那幾個外國商人交流,更別說是其他人了。
柳舟暗笑,那紀曉嵐雖是禮部尚書,可術業有專攻,他又很少見外國人,那裏需要掌握別人的語言,再者這個時代不像後世,會了別國語言找工作好找,在這裏,隻要國學功底厚就行了。
太監掃了一眼工部的人,臉上略微露出些許著急神色來,道:“可有人能跟那些洋人交流?”
大家麵麵相覷,皆是沒人敢上前,太監有些失望,搖搖頭,這便要到戶部去找人,不管怎麼樣,泱泱大國,豈能沒有一個能與洋人交流的?
柳舟會外語,不過他會的是英語,如果那些外國人說的不是英語,那他就沒有辦法了,而據他所知,此時的英國還未開始到處侵占殖民地,英語也並未普及,倒是葡萄牙、荷蘭等國經常在清朝邊境出現,隻是柳舟對於葡萄牙語荷蘭語都不會。
不過雖然如此,柳舟還是在那名公公離開之前站了出來。
“下官略通一點洋文,興許能跟他們交流!”
眾人見柳舟站了出來,皆是一驚,柳舟跟果親王和公主他們的關係是不錯,可在大家眼裏,他也不過是一個能哄果親王和和恪公主開心的人罷了,可要是論到學識,什麼時候輪到他?
那名公公似乎是等急了的,此時權且死馬當活馬醫,一聽柳舟會洋文,頓時欣喜非常,連忙拉了他的手:“快,柳大人,快隨雜家進宮。”
紫禁城很大,超乎想象的大。
其實,柳舟並不是第一次進紫禁城,前世,他也是來紫禁城遊玩過好多次的,甚至連那龍椅,都曾上去坐過,隻是他當時坐上去,並沒有什麼感覺,他也完全感覺不到權力給自己帶來的震撼。
可是來到這裏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以前在餘平縣,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可他就已經感覺到了權力給自己帶來的便利,若是能夠坐上龍椅,那種心情,跟前世自己坐上去的感覺,一定不一樣。
進得紫禁城,左拐右拐,最終進了金鑾殿。
柳舟進去的時候,金鑾殿上立著幾十位大臣,這些人相互之間交頭接耳,眼睛時不時的瞟向場上的那幾名外國商人,言語之中有憤恨,也有著些許羞愧。
泱泱大國,難道就真沒有能與之交流的?
有,當然有,沿海地區就有不少,可這個時候,他們斷然不會去沿海地區去找,因為太浪費時間,而他們也很後悔,當初找人是分派給了沿海的幾名官員的,可這些官員把人找來了,卻沒有將翻譯給帶來。
考慮不周,若不是顧忌顏麵,乾隆皇帝隻怕早開口痛罵了。
公公領著柳舟進得大殿,本來略有些嘈雜的大殿頓時安靜了下來,而這個時候,一名太監急匆匆往禦書房通知乾隆皇帝,乾隆是皇帝,自然不會坐在大殿上看那幾個洋人的摸樣,更不會看大清官員的苦樣,而乾隆皇帝若是在了,這些官員那裏敢議論紛紛。
此時,所有官員都盯著柳舟看,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年輕人,也不知道他是誰,在那裏任職,因為他們還沒有聽到柳舟的名字,他們的眼神中,有羨慕,也有嫉妒。
他們羨慕柳舟有露臉的機會,也嫉妒柳舟有露臉的機會。
乾隆皇帝來了,柳舟低頭不敢直視,當年殿試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柳舟並沒有印象了,在大殿上行過禮後,乾隆皇帝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柳舟連連答道:“微臣工部員外郎柳舟。”
“柳舟?”
眾位大臣皆是一驚,且又開始小聲議論開了。
“他就是當初獻給萬歲鏡子的那個餘平縣令柳舟?”
“當真是年少英才啊!”
“切,有沒有真才實學還不一定呢!”
去年,柳舟因為一塊鏡子而升任工部員外郎,這件事情在朝堂上鬧的沸沸揚揚,很多人都知道了柳舟的這個名字,不過見過柳舟的人並不多,如今得知能跟洋人交流的是柳舟,不由得又好奇起來。
乾隆皇帝也很好奇,柳舟進獻的鏡子如今還在他的寢宮擺放著呢,每天早上起床之後,他都會去照照,可若是以前的銅鏡,他才沒有這個心情呢,看什麼都模模糊糊的,不夠真切。
“原來你便是柳舟,你能與這些洋人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