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私造一事,向來是曆朝曆代屢禁不止的事情,如今福康安提出要柳舟解決此事,顯然是為了自己的弟弟要為難柳舟了。
而朝堂中的人雖然皆知福康安的意圖,可卻又提不出反對的理由,畢竟那柳舟若真能將此事解決,對他們大清來說,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乾隆皇帝微微凝眉,而後望著朝中眾臣,問道:“各位愛卿有何看法?”
眾多大臣相互之間張望,小聲議論,可沒有一個提出反對。
乾隆皇帝見此,道:“既然如此,就傳旨柳舟吧。”
聖旨很快傳到了工部,柳舟接到聖旨的時候,突然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自從自己在京城嶄露頭角之後,這麻煩就一件接著一件的來,讓他自己都不得安生了。
不過好在聖旨雖下,語氣並不嚴厲,也並未說自己辦不成就要革職之類的事情,想來是乾隆皇帝知道福康安的用意,所以這才稍微袒護了一下自己。
既然這是一件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的事情,柳舟也就並未推辭,而且通過這一段時間對私造銅幣案的調查和了解,他覺得這個弊端也的確有必要解決才行。
乾隆盛世,銅的價格是越來越貴的,相比較而言,銀子的購買力反而降低了不少,這對百姓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通貨膨脹,百姓手裏的錢多少已有些貶值。
銅的稀缺,讓銅錢的鑄造也越來越麻煩,解決這個問題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必須防止別人私造。
柳舟接到聖旨後,便將市麵上的銅錢給收集了個遍,在這些銅錢當中,他發現竟然有人將前朝的銅幣當錢使用,想來是銅幣越來越貴,百姓不得已以物換物,亦或者用前朝銅幣來當錢使用。
看著這些銅錢,柳舟忍不住歎息了一聲,想要解決銅錢私造,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就算到了後世,也有各種各樣的假幣出現。
不過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但遏製私造銅幣的蔓延卻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在經過幾天的整理後,柳舟給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中他將自己的觀點做了一番陳訴。
在這些陳訴中,柳舟提出了銅幣增值的問題,以及百姓購買力下降和百姓以物換物這類事情的發生,並詳細闡明了出現這種事情的原因,而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對於銅錢,他提出在其中除了加入銅和鉛外,還可以再加入一些錫,錫輕,且儲備多,加入錫後,銅錢顏色會變成青色,青錢難以仿製,如此便可遏製私造銅錢事情的發生。
乾隆皇帝是在傍晚時分受到奏折的,當他看到柳舟在奏折上提出的種種觀點之後,不由得大是興奮,忍不住高呼了一聲治國之才,而他看完這些之後,更是接連召集朝中有名望的大臣商議此事。
和珅劉墉一眾朝中大臣連夜來到禦書房,聽完乾隆皇帝的敘述又接連看過柳舟的奏章後,眾多大臣的臉上皆是一臉驚訝。
本來,福康安以此為難柳舟,他們覺得柳舟最多拖上一拖,然後隨便提些無聊建議,此事便過去了,畢竟有萬歲護著他,福康安又能將他怎麼樣?
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柳舟竟然真的提出了有見解的建議,如果此事付諸實施,無異於減輕了朝廷不少負擔,銅錢中加錫,他怎麼想到的?
而且除此之外,柳舟將如今民間出現的一些弊端一一指出,足見其是下了功夫的,而當今聖上最喜歡的,便是這種務實肯幹的官員。
隻不過大家心中雖認同柳舟的觀點,可各為利益,有些事情也必須爭上一爭才行的。
所以在稍微的議論過後,新上任的戶部尚書赫爾氏伍俊便站了出來,道:“萬歲,柳大人這篇奏折寫的頭頭是道,隻是銅錢中加錫,誰也不曾試過,不知是否可行,再者,如果推行青錢,隻怕並非朝夕可就的事情,費時費力,怕並非上策。”
赫爾氏伍俊說完,自然少不得有人跟著附和,隻不過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表明是支持柳舟的。
“奏折中所說的情況,在民間的確時有發生,如果不加製止,怕是要慢慢蔓延開來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柳大人能提出這些真知灼見,足見柳大人是明白人,若隻因為費時費力而不為,那世間大事,豈都不用做了?”
這位官員顯然是針對赫爾氏伍俊而提出的這些話,這讓赫爾氏伍俊一時間惱的臉頰微紅,而乾隆皇帝則微微頷首:“張愛卿言之有理,任何一件事情,皆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此事能利萬民,費時費力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