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柳舟所知,當皇上每隔幾天總是要生氣的。
而他們生氣的理由有時說出來簡直是不足道哉,因此小太監的話柳舟並未放在心上,隻問道:“這次皇上因何生氣?”
小太監搖搖頭:“不知,剛才和中堂來過之後,皇上就有些不大高興了。”
和珅?柳舟一驚,他來這裏做什麼?
雖是不解,可柳舟還是進了皇宮,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人去做的。
柳舟通稟之後,便站在外麵等待宣召,時雪雖停,可卻更顯淒寒,不過柳舟並未等多久,便被一名太監給叫了進去。
禦書房。
乾隆的臉色的確不是很好,不過也不是很壞,柳舟微微抬頭看了一眼,但卻不敢隨便聲張,乾隆皇帝沉聲問道:“柳愛卿進宮有何事?”
柳舟的心砰砰直跳,古人雲伴君如伴虎,是半句話說錯不得的。
“回聖上,微臣今日偶然經過城門,見城外不少百姓欲進城而不得,而看那些百姓摸樣,似乎……似乎像是難民,微臣心有不解,特來稟明。”
乾隆皇帝聽到柳舟這話後,並未驚訝,隻淺淺道:“此事朕已知曉,是和珅命令順天府洛成所為。”
“這……”柳舟一時失聲,可又不知該如何接下去。
“和珅並未欺瞞朕,他隻是為了避免引起京城百姓的恐慌罷了,如今他也已經奉命趕往城外救濟那些百姓了。”
乾隆皇帝說的很輕鬆,就好像這不過是一場雪而已,一些貧窮的百姓沒有活路,這才向京城湧來,但他們人並不多,和珅能夠辦好,隻要開幾個粥篷,送些衣服就是了。
柳舟聽完乾隆皇帝的話,已是明白,於是不再多言,起身告辭,救濟百姓,這不是他一個工部官員該管的事情,自己今天來的目的,也隻是想讓乾隆皇帝知道城外的事情罷了,如此足以。
離開皇宮,柳舟直接回到了府上,現在的他已經很有錢了,雖然比不上朝中的一下大貪官,可在京城,隻怕沒有多少人比得過他。
為此,柳舟以前設想過而從來未曾實施過的事情,在這段時間也慢慢的開始了。
首先,就是訓練自己的死士,亦或者說是親兵,不過這件事情不能張揚,而且不能被任何人知道;此時需要徐徐圖之,因此柳舟並未對此有什麼迫切的。
除此之外,柳舟再做的就是時刻注意西方列強的動向,這對他來說有點困難,畢竟這個時代通訊不發達,再加上清朝有海禁,很多西方的消息都必須從那些沿海僅有的幾個港口得知,不過就算如此,柳舟得到的很多消息都比事情發生時慢了好幾個月。
不過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柳舟要知道西方列強武器的改進方麵。
這個時代是一個武力稱雄的時代,想要不被別人打,首先就要比別人強,當那個國家又出了新式武器之後,柳舟都會命人想辦法弄來,然後自己研究一下,再改進一些,等適當的時機,他準備組建一支強悍的火槍隊。
不同於現在朝廷擁有的火槍隊。
不過這都是設想,具體什麼時候實施,卻要等待時機了。
柳舟在府裏這樣想的時候,忽而起了一陣強風,柳舟猛然驚醒,不由得苦笑,自己的這些設想,有可能實現嗎?
應該是可以的。
----------------------------
和珅這次還是辦了回實事的,第二天,京城外便開了幾間粥篷,而且一些舊衣服棉襖之類的也都給那些難民送了去。
這裏是天子腳下,若是讓難民在此晃蕩,就丟盡大清國的臉了,隻怕這也是昨天乾隆皇帝生氣的原因吧?
隻是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大概五天之後,今年冬天第二場大雪再次降臨的時候,事情突然變的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這次湧進京城的人很多,比以往要多的多,如果站在城門上向下張望,滿眼所見皆是麵黃肌瘦的難民。
當柳舟得知此事的時候,突然有些不解,這些難民都是從哪裏來的?
京城四周,倒不會出現這麼多難民,一定是京城外的百姓,因為實在過不下去了,這才向京城尋求唯一的機會的?
這是那些貧苦百姓的生存之道。
在一個地方沒有活路,就去另外一個地方,而京城總是會成為這些難民的首選,因為這裏住著天子,天子是他們心中的信仰,天子是不會不管他們的。
柳舟經常認為這些人的這種想法是迂腐的,天子管他們,隻不過是不想自己的麵子不好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