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次日的京城飄起了小雪。
雪花淺白,讓寒意更濃,可也帶著絲絲說不出的喜悅。
早朝並沒有因為下雪而停,天還未亮,紫禁城外已是站滿了大大小小的官員,這些官員根據自己派係的不同而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淺談著,並不時的搓著手。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算計。
和珅坐在轎子裏,他一般情況下是很少站出來的,他的身份不同,他不需要站,他隻需等紫禁城的大門打開後直接進去就行了,而且他也沒有必要跟那些官員攀談。
阿桂是個武將,一向來的很早,此時的他在轎中假寐打盹,昨夜睡的太晚,起的早了就會沒有精神。
官員議論紛紛的時候,劉墉才終於慢悠悠的來了,他向來是不急的。
而劉墉的轎子來了後沒多久,紫禁城大門便開了,大家魚貫而入,直到進得大殿才終於感到些許暖意。
大家在大殿站定,不多時乾隆皇帝便領著太監走了來,眾人行禮罷,一名太監便高呼有事上奏,無本退朝,眾多大臣將各自的事情說了一遍,如此便過了大半個時辰。
大半個時辰後,已無人再說的時候,乾隆皇帝將自己要南巡的事情說了出來,而他說出來之後,立馬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朝臣的反應,乾隆皇帝是早料到的,也因為此,他才在昨天晚上召見和珅、劉墉和阿桂他們三人的,隻要他們三人同意了,乾隆皇帝覺得南巡便不再是什麼問題。
而事情的確如此。
朝中大臣雖然為南巡的事情而各有意見,可和珅、劉墉和阿桂等人皆不反對,他們也隻得跟著同意,當然,有一部分人在昨天晚上已然街道了各自黨派頭領的消息,今天少不得也要做戲。
待南巡的事情解決完後,乾隆皇帝正要命太監宣布退朝,那邊劉墉突然站出來道:“聖上,您若南巡,不可不派人監國,十五皇子顒琰年少有為,可堪大用,微臣特此推薦十五皇子監國。”
劉墉此言一出,乾隆皇帝雙眉頓時微凝。
乾隆很清楚自己的年齡已大,可是有鑒於大清以前立太子所遇到的問題,他對立太子一事從來都是不怎麼積極的,而他若讓某位皇子監國,基本上已是承認了立誰為太子,這種事情,他怎麼能做?
就在劉墉說完後,阿桂立馬站出來道:“八皇子文武雙全,微臣覺得讓八皇子監國更為妥當。”
劉墉阿桂兩人這麼一說,朝堂頓時議論開來,而那和珅這次卻表現的極其平靜,好似讓誰監國跟他一點關係沒有。
乾隆皇帝坐在上麵有些為難,無論是八皇子亦或者十五皇子,他都不好做決定,而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他看到了站在堂下雲淡風輕的和珅,見他如此,乾隆皇帝立馬說道:“和愛卿,你對此事怎麼看?”
和珅表現的十分誠惶誠恐,道:“微臣覺得無論是八皇子還是十五皇子,都是可以的。”
這話等於沒說,乾隆皇帝微微凝眉:“朕南巡,這京城必須有人坐鎮,你且推薦一個人來吧。”
眾臣望著和珅,心想他要推薦十一皇子了,畢竟他一直以來都是推薦十一皇子的,可讓眾人沒有料到的是,和珅並沒有推薦十一皇子。
“微臣覺得八皇子和十五皇子都是可以的,不如讓他們輪流監國,亦或者共同監國。”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輪流監國?共同監國?這怎麼可以,這跟沒說有什麼區別?
可是和珅和阿桂兩人都沒有開口,不管是輪流監國還是共同監國,對他們來說都是有利的,隻要在監國期間他們做事做的好,那麼日後爭奪太子之位就有籌碼,隻是他們很不解和珅用意,這才他為什麼沒有爭?是覺得他跟著乾隆皇帝南巡,自己不在京城爭不過嗎?
他們一時半會想不明白。
乾隆皇帝雙眉微凝,問道:“和愛卿總要給個理由才行。”
和珅淺笑:“回聖上話,微臣也說不出個理由來,總覺得這個事情難選,微臣也不知道咋辦,隻能用這種上不了台麵的辦法。”
和珅此話一說,眾人頓時明白過來,這事這麼難選,那劉墉和阿桂還敢給皇上找不痛快,他們可真是可惡。相比較和珅,因為此事難辦,因此根本就不來麻煩皇上。
和珅這是溜須拍馬,投其所好啊。
劉墉和阿桂兩人神色微微一變,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和珅在這裏等著他們呢,隻是就算如此,皇上南巡,總要找人來監國才行的,和珅不願得罪皇上,那是他和珅的事情,可劉墉和阿桂,不管是為國還是為他們自己,都必須讓乾隆皇帝找到個人來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