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利利利(1 / 2)

京城。

京城的新年來了,到處都洋溢著喜慶。

本來在這樣的時候,百官都會休息那麼幾天的,可今年他們卻沒有。

廣西的消息已是傳來,柳舟和十七貝勒永璘在沒有其他人幫忙的情況下破了土司的圍攻,可是卻造成了農奴的造反。

這樣的結果是任何人都沒有料到的,但對於朝中有心人來說,卻未曾不可一用。

對於朝中的很多人來說,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利用的,他們不知道廣西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農奴奮起反抗,在他們看來就是造反。

這個世上的很多事情本就是奇怪的,全憑掌權者怎麼說而已。

新年伊始,乾隆皇帝被百官弄的有些不得安寧。

“聖上,那廣西農奴造反,這可是大事,不得不防啊。”

“是啊,聖上,那農奴真是太大膽了,竟然敢造反,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打到京城來了。”

“這都怪柳大人啊,好好的幹啥不行,非得去廣西對那些土司動手,現在好了,土司沒有消滅,倒極其農奴造反來了。”

“………………”

“………………”

官員議論紛紛,多半是說此事全由柳舟而起。

乾隆皇帝緊鎖雙眉,他第一次聽到農奴造反的時候,也有些緊張,畢竟大清朝雖自建國以來便不怎麼安穩,可經過幾朝建設,已是十分繁榮,農民起義已不多見。

而起在乾隆皇帝看來,也不能多見。

乾隆皇帝是個對古今曆史十分有見地的人,他很清楚,農民起義多爆發在一個朝代的後期,而農民起義雖難成功,卻是一個朝代滅亡的警鍾。

如果大清朝真的有農民爆發起義,那可就不妙了。

不過很快乾隆皇帝又意識到,事情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這麼嚴重,廣西雖一直是清朝領土,可卻被各種各樣的土司全權管理,就算哪裏的農奴發生暴亂,跟他們整個大清朝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吧?

乾隆皇帝這樣想的時候,便已是有些釋然,隻是朝中這些大臣卻還在嚷嚷,要求懲治柳舟,並且派兵前去鎮壓農奴暴亂。

乾隆皇帝的思緒一時間有點亂,而就在這個時候,劉墉站出來道:“道聽途說,不足取也!”

劉墉的話並不怎麼響亮,可在整個大殿上傳來卻有些振聾發聵。

雖然劉墉的地位很高,可能夠站在朝堂上的人,那個沒有身份地位?劉墉的話分明是針對他們的。

和珅首先凝眉,而後冷冷道:“劉大人此話什麼意思?”

朝中兩大中堂開言,誰還敢再說,不由得將目光向他們二人投了來,就連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也向他們望來。

大殿之上,火藥味突然十分濃烈。

劉墉卻表現的十分鎮定,道:“很簡單,那些農奴並非要造反,而是在幫我們朝廷對抗土司。”

劉墉此言一出,滿堂皆驚,乾隆皇帝更是露出恍悟神色,心想自己剛才怎麼就沒有想到?

和珅神色冷冷,道:“我看劉大人才是異想天開,那些農奴怎麼可能幫我們朝廷對抗土司,我看分明是那些農奴見我們跟土司兩虎相爭,他們趁機從中取利而已。”

劉墉淡笑搖頭:“非也,非也,農奴一直都被土司壓製,如果沒有我們朝廷的支持,他們敢對土司動手?所以,以我看來,廣西的土司將會被很快消滅,而整個廣西將很快進入我大清的管轄範圍內,我們現在考慮的不是對柳大人責罰,而是趕緊選派一名官員,去廣西當巡撫而已。”

劉墉一席話,真說的眾人不服不行,可和珅等人就算心服,卻也不可能承認,很多事情,就算明知如此,可隻要攪上一攪,誰又能真的說清對錯?

“廣西農奴暴亂,這是不爭的事實,劉大人卻想以此來給柳舟臉上貼金,真是可笑。”

由此,朝堂之上又爭論開來,而相互之間誰也說不服誰,本來幾乎已經深入人心的觀點被這麼一鬧,就又弄的摸淩兩可了。

乾隆皇帝卻慢慢鎮定了下來,他是相信劉墉所言的,或者說他希望劉墉所言是真,隻是廣西的事情未定,誰也不能怎麼樣。

最後,隻能暫時退朝。

退朝後,和珅雙眉緊鎖,一坐進自己的轎子,便立馬對自己的小廝吩咐道:“通知下去,命潛入廣西的人策反那些農奴首領,那些人應該已經知道掌權的滋味了,隻要我們再一引誘,他們必定自立土司。”

小廝連連應著,而後命人起轎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