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因為已是初夏,所以京城的天氣亮的很早。
早朝開始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而且空氣中帶著三分濕潤,被夏風攜帶著吹在臉上很是舒服。
文武百官立在朝堂,可能是因為早得到消息的緣故,今天早朝上的官員顯得特別拘謹,而一些許久未曾上朝的老臣亦或者老王爺,今日竟然也都讓下人扶持著上了朝。
聖上要選立太子了,太子是大清以後的皇上,他們就算已經很老了,可這樣的大事他們又怎能不理不顧?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之上,見許久未曾上朝的老臣和王爺今天竟然都上了朝,心頭微微一沉,進而明白自己要立太子的消息還是泄露了出去,這讓他有些溫怒,不過所有大臣也沒有開口言明,他這怒氣也不好撒,隻望著那些老王爺道:“瑞親王您老怎麼想起上早朝來了?”
瑞親王是乾隆皇帝的叔叔,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已顯老態,站在朝堂之中雙腿不停的抖著,可能是站的太久的緣故。
乾隆皇帝雖然察覺了這些,可並沒有開口,隻是望著他等著他的回答。
瑞親王年紀雖老,可心裏卻不糊塗,道:“聖上,老臣聽聞聖上從江南回來了,這便想著來看一看你,老臣這身子骨是越來越不行了,不知道還能活幾天,正好趁此機會跟聖上敘敘舊。”
瑞親王是有急智的人,他這一番話說的可謂是天衣無縫,乾隆皇帝聽完也不好發作,隻得笑道:“朕看老王爺的身體還好的很,再活個幾十年也沒有問題。”說到這裏,他見瑞親王的身子抖的更厲害了,心中也生出一絲憐惜來,於是又吩咐道:“給老王爺賜坐。”
太監領命,瑞親王則連忙謝恩:“多謝聖上吉言,多謝聖上賜坐。”
這樣一番話罷,早朝才終於開始商討國家大事。
先是一些國內的事情,然後是邊關與俄國的事情,這些在乾隆回京之前都已經被柳舟安排妥當,因此並沒有討論多才時間,而所有人都心係立太子一事,因此也沒有在這些事情上過多討論,本來在這些事情上有異議的人,也是能息事寧人就息事寧人。
大概小半個時辰後,該討論的事情已經討論完畢,眾臣此時望著乾隆皇帝,眼神中滿是期切,終於要宣布立太子的事情了吧。
所有人的心都是撲通撲通的亂跳的。
乾隆皇帝看到自己的臣子如此,心頭一聲輕歎,不過很多事情該辦還是要辦的,因此他也不再推辭,望著群臣道:“朕已經老了,可太子尚未選立,朕這次江南之行看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看清了很多事情,諸位愛卿都是朝中重臣,你們且說一說,選立誰為太子最為恰當?”
乾隆皇帝這邊開口後,群臣頓時感覺渾身一緊,皇上這可是要他們開口發言啊,他們是不是應該開口推舉呢?
很多大臣站在一旁保持觀望,在他們的頭沒有表決之前,他們不敢有任何逾越。
和珅站在大臣的前麵,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淺笑,他已經決定了,隻要有人提出立十七皇子為太子,他立馬開口,而他相信隻要他一開口,劉墉、阿桂他們也必定紛紛跟著附和,到那個時候,朝堂上百分之八十的官員都會反對十七皇子為太子,如此,就算聖上再堅持隻怕也要猶豫一下了。
可是和珅左等右等,整個朝堂之上的大臣並沒有人推舉十七皇子為太子,這讓和珅有些吃驚,他微微扭頭看了一眼柳舟,見柳舟此時竟然也表現的氣定神閑,他不由得心頭微微一沉。
多年的朝爭經驗讓他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前的寧靜讓和珅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不安。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先發製人了,既然沒有人推舉,那他就由來推舉,他是大清第一權臣,他有這個資格最先發言的。
可就在和珅準備開口的時候,柳舟突然站出來道:“聖上,微臣有話要講。”
和珅見柳舟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心中頓喜,看來自己的推測沒有錯,柳舟這是要推薦十七皇子了,好,隻要他站出來事情就好辦了,他隻要站出來,大家一起攻擊他。
和珅剛邁出的腳又收了回來。
此時,所有大臣都將目光投到了柳舟身上,他們倒要看看柳舟要說些什麼,而此時的劉墉阿桂等人,則隱隱有一種期待。
乾隆皇帝見柳舟開口,心中也是有些興奮,道:“柳愛卿有何話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