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村,漁場。
阮英指揮著收購魚的檔口再增加了三處,但是依然排的滿滿當當的。如此一來六個檔口收購,三個收購鮮魚,三個收購幹魚。即便如此每個檔口前麵賣魚的老百姓依舊排著長龍般的隊伍,不過大家也不著急,邊聊天邊等候。
入秋以後稻田裏的水陸續幹了,不少人家收獲了稻子之後就開始收魚了。夏季時候一畝地放了大約十斤魚苗,沒想到等深秋時候居然能收如此之多。隻是深秋時候氣溫尚高,在沒有保鮮措施的情況下非常容易損壞,就把收魚的季節延後到冬天。反正稻田裏有個很深的坑,裏麵都是水,也不怕魚幹死了。
最近天氣漸漸寒冷,滴水成冰,正好可以收魚了。整個鄆城沸騰了,養小鯉魚、鯽魚、草魚的平均畝產有一百斤之多。養泥鰍的平均畝產有七八十斤之多。不少老百姓都非常的高興,還了魚苗錢,剩下的魚全部醃製晾曬,準備過年過節的時候才食用。也有許多人家稻田養魚麵積十幾畝,產量過多,必須銷售,這才有了如此排隊的場麵。
收購來的魚分為兩種,一種是活魚,主要是小鯽魚、小鯉魚、泥鰍等等,個頭都不大。這類魚漁場收購了之後依舊放在魚塘,等養大了再賣,反正價格也便宜。還有就是魚幹,老百姓家裏用土製烘幹機烘幹的魚幹。這魚幹比較有講究,收購的時候根據成色而定,好成色的將作為食用的魚幹拿去銷售,至於成色差的將再次烘幹,然後粉碎成魚粉,魚粉主要是作為飼料用。
鄆城的魚幹,尤其是小鯽魚幹、小泥鰍魚幹在開封、健康、應天、杭州、揚州等等地方都很熱銷,前來拉貨的商船也是源源不斷,形成了購銷兩旺的局麵,商稅也是增加不少。
時文彬滿麵紅光,非常高興的來視察阮家村漁場,這是實打實的政績,說鄆城是魚米之鄉也不為過,鄆城百分之四五十的人家裏都養魚,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吃得起魚。
阮英高興的說:“怎麼樣,縣令大人,明年這稻田養魚麵積是不是還要推廣。”
“要推廣,而且要大力推廣,凡事有稻田的地方都要養魚。今年不僅僅是多收了魚,就連稻子也多收了。看來晁團練說的果然沒錯,魚吃了稻田裏的蟲子、雜草,同時魚糞又肥沃了稻田形成一個良好的局麵。”時文彬高興的說。
不僅僅是稻田養魚大豐收,更為可喜的是養鵝場培育的大白鵝獲得了大豐收,如今水麵開始上凍,青草也沒了,隻留下兩萬隻種鵝,其他的十多萬大鵝都要被運去銷售。考慮到一下上市那麼多鵝會造成價格降低的問題,劉梁打算陸續銷售,向數個大城市每個月銷售四五萬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陸續銷售完成。同時水泊梁山這附近村民家裏養的鵝、鴨子也是非常的多,雖然也有外來的幾十家商販收購,但是他們大多是小商販,銷貨量很少。主要還得靠晁家商行來銷售,劉梁參考烤魚的烘幹機模式,決定製作煙熏鵝、和煙熏鴨。屠宰後的白條鵝先進行醃製,然後煙熏風幹成臘味,如此一來保存的時間就更長,銷售的距離就更遠。就連大鵝毛都留下來作為羽箭加工的材料,鵝絨鴨絨則用來加工成高檔保暖衣,號稱羽絨服。保暖效果非常好,堪比北方的獸皮。
鄆城人從來沒想到鄆城會這麼富有,就連山區的集市上到處都充滿了雞鴨等美味,往常年月普通百姓誰舍得吃這些,今年大不同通了,但凡家裏有閑錢的,還不得買幾隻雞回去燉吃。
附近百姓養雞每家都不多,除個別山場養雞外,一般農戶也就是二十三十的,都是整天在荒山野地裏吃草吃蟲子長大的雞,肉味香濃,味道鮮美。
晁蓋自家的養雞差不多也有五六萬隻雞可以出欄,李慶子最近一直忙碌準備銷售出欄,不過劉梁說鵝、鴨子由於天冷沒辦法放牧所以不得不銷售,但是雞不同,糧食還是比較充足的,養著下蛋吧。都趕在一塊銷售,上市集中價格下滑是肯定的,所以打算養著下蛋,留待明年開春或者夏天的時候再進行銷售。
天雖然冷,但是隊伍訓練不能冷。冬季大練兵如火如荼的展開,部隊又有了新的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