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技術發展綜述與展望
技術廣角
作者:段壽建 鄧有林
摘 要: Web1.0主要解決了用戶對於信息的需求, Web2.0主要解決了在互聯網上人與人之間溝通、交往、參與、互動的需求, Web3.0則主要解決用戶對機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語義服務的需求,Web技術從Web1.0發展到Web3.0,使用戶得到了更好的服務。文章對Web1.0、Web2.0和Web3.0 的發展、特征、應用進行了綜述,並對Web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Web技術; Web1.0; Web2.0; Web3.0
中圖分類號:TP393.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3-08-03
0 引言
Web技術可以提供一個可以突破時空局限、交流各種信息的互動平台,使得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通過網絡充分共享全社會的智慧。在Web1.0時代,網站提供的信息隻能閱讀,不能添加或修改,作用相當於圖書館;Web2.0的本質是互動,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信息,同時人們也可以通過它進行交流,更多地參與信息產品的創造、傳播和分享;Web3.0先進的技術和獨特的信息服務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個性化信息服務提供了新的機遇[1]。
1 Web 1.0
最早的網絡構想來源於1980年由Tim Berners-Lee構建的ENQUIRE項目,這是一個超文本在線編輯數據庫,盡管看上去與現在使用的互聯網不太一樣,但是在許多核心思想上卻是一致的。Web 1.0時代開始於1994年,其主要特征是大量使用靜態的HTML網頁來發布信息,並開始使用瀏覽器來獲取信息,這個時候主要是單向的信息傳遞。通過Web萬維網,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裏比較直觀地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任意鏈接。
Web1.0的本質是聚合、聯合、搜索,其聚合的對象是巨量、無序的網絡信息。Web1.0隻解決了人對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沒有解決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和參與的需求,所以Web2.0應運而生[2]。
2 Web2.0
2.1 Web2.0簡介
Web 2.0始於2004年3月O’Reilly Media公司和Media Live國際公司的一次頭腦風暴會議。Tim O’Reilly在發表的“What Is Web2.0”一文中概括了Web2.0的概念, 並給出了描述Web2.0的框圖——Web2.0 MemeMap,該文成為Web2.0研究的經典文章。此後關於Web2.0的相關研究與應用迅速發展,Web2.0的理念與相關技術日益成熟和發展, 推動了Internet的變革與應用的創新[3]。在Web2.0中,軟件被當成一種服務,Internet從一係列網站演化成一個成熟的為最終用戶提供網絡應用的服務平台,強調用戶的參與、在線的網絡協作、數據儲存的網絡化、社會關係網絡、RSS應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成為了Web2.0發展的主要支撐和表現。Web2.0模式大大激發了創造和創新的積極性, 使Internet重新變得生機勃勃[4]。
2.2 Web2.0的特點
Web2.0是區別於Web1.0的一種新型Internet應用。Web1.0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用戶是網絡信息的使用者;而Web2.0更注重用戶的交互性,用戶不僅是網站使用者和信息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能參與其中,成為信息內容的製造者。在Web2.0時代,用戶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消費,開始擁有了信息生產者的權利。用戶在網絡空間的信息傳播行為,展現自我信息和觀點的同時,也無形中影響了社會信息傳播和輿論導向[5]。
Web2.0的本質特征是參與、展示和信息互動,它的出現彌補了Web1.0的不足。如果說Web1.0主要解決的是人對於信息的需求,那麼Web2.0主要解決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往、參與、互動的需求。
2.3 Web2.0的典型應用
Web2.0的典型應用包括Blog、Wiki、RSS、Tag、SNS、P2P、IM等[6]。
⑴ Blog(博客)。Blog是一個易於使用的網站,用戶可以在其中自由發布信息、與他人交流以及從事其他活動。Blog能讓個人在Web上表達自己的心聲,獲得誌同道合者的反饋並與其交流。Blog的寫作者既是檔案的創作人,也是檔案的管理人。Blog的出現成為網絡世界的革命,它極大地降低了建站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使每一個Internet用戶都能方便快速地建立屬於自己的網上空間,滿足了用戶由單純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轉變的需要。特別是目前流行的微博(MicroBlog),成為一種通過關注機製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台,2012年1月,據CNNIC發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7]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微博用一年時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Internet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