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項目驅動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探索(1 / 3)

基於項目驅動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探索

計算機教育

作者:陳豔

摘 要: 軟件測試是軟件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針對軟件測試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基於真實的項目,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驅動進行教學,通過教學流、測試流兩種活動流並行,將軟件測試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活動中。該模式在軟件測試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軟件測試; 項目驅動; 教學模式; 測試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3-62-02

0 引言

軟件測試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軟件測試的工作貫穿於整個軟件產品生產過程的始終,是保證軟件質量的有效手段。軟件測試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該課程對於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軟件測試和軟件質量的基本理論、常用的測試方法和自動化測試工具,能夠編寫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完成軟件初步測試。

目前軟件測試行業人才嚴重不足。據企業專職軟件測試人員分布調查,27.5%的企業目前沒有專業的軟件測試人員,43.5%的企業軟件測試人員的數量在1~10人之間。為了適應行業人才需求,國內高校紛紛開設軟件測試課程。但軟件測試在國內高校中尚屬一門新興的課程,缺少對不同開發方式和應用場景的軟件測試方法介紹,學生對軟件測試過程缺乏完整的認識,學習主動性不高,甚至認為軟件測試是一門文字性課程。如何進行軟件測試教學方法調整以適應業界需求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軟件測試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學生學情分析

軟件測試是對軟件形成過程中的文檔、數據和程序等內容進行測試,而不僅僅是對程序進行測試,這需要學生對軟件工程的基礎理論,係統的分析設計,軟件的開發技術等有一定的了解。

在還沒有完全理解軟件工程相關理論時,就開始進行軟件測試課程的學習,會導致學生對軟件測試理解的偏差。例如,認為軟件測試就是找出軟件項目中的錯誤,是簡單而枯燥的工作,因而隻重視開發技術的培養,不重視甚至忽略測試技術的掌握。

1.2 教學材料分析

軟件測試方麵的書籍大多是翻譯的,而且多是培訓用書或介紹軟件測試工具的書,而能夠滿足高校軟件測試課程的教材較少。在當前市麵上的軟件測試教材中,大部分也隻是闡述空洞的理論,附加簡單而又陳舊的工具介紹,這些理念和工具很多已經被業界淘汰,這樣的教材難以適應當前市場對軟件測試人才的需求。

軟件測試工具較多、範圍廣、不易把握重點,而大部分測試工具如:LoadRunner、WinRunner、JUnit、C++Test等都是英文版本,工具書較難讀懂。教學過程中沒有相關的軟件產品供學生測試,以驗證所學的理論,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3 教學方法分析

傳統教學手段是以課堂教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授課時主要是在分析一門課程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講授一門課程的知識點,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知識點。傳統教學法過於理論,學生往往在學了一堆理論知識後對如何測試實際項目還是很茫然。雖然傳統教學法在某些教學環節也會給出一些實例或小項目,但是對於整個課程來說,這些實例或小項目是孤立的、彼此沒有聯係的,以至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是零散的,不係統的,缺乏對課程的整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