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keep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我們譯為“人脈經營”,根據發音讀為“脈客”。善於經營人脈、使用人脈的人就是脈客。人類是群居的社會動物,大家互相幫忙而賴以生存,人與人之間產生了特殊的情感與利益關係,這就是所謂的“人脈”。在現代社會,人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出來,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80%歸因於與別人相處,20%才是來自於自己的心靈。
關於人脈的說法實在太多了:人脈是金,人脈就是錢脈,人脈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人脈廣泛鑄造百萬富翁,有錢比不過“有人”,事業從“人脈”開始,人緣變財源,人脈——首要的無形資產,人脈——一個人成功的第一生產力,人脈是秘密武器,盤活“人脈”人生得以飛躍,人脈造就命運,人脈如命脈,人脈是無形的存折,等等。
有個生意人到處打聽,想要為兒子找一所有“人脈”的學校,不論多貴也不論多遠,因為他想給他的兒子存一張黃金人脈存折。人脈真是神乎其神!人脈如同樹脈,一棵小樹苗要想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梁之才,必須要有粗壯厚實的根脈吸取大地的營養,必須要有充足豐富的枝脈和纖細縱橫的葉脈向自然索取空氣、陽光和雨露。
人脈之重要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除非你想當魯濱孫,就是魯濱孫也還有個星期五。
可以這樣說,沒有人脈資源的人際關係是空泛的、毫無任何意義的,而人脈資源的開花結果則依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1)人脈是事業發展的情報站。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擁有無限發達的信息,就擁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信息來自你的情報站,情報站就是你的人脈網,人脈有多廣,情報就有多廣,這是你事業無限發展的平台。換句話說,職場人最重要的情報來源是“人”。對他們來說,“人的情報”無疑比“鉛字情報”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經營人才,越重視這種“人的情報”,越能為自己的發展帶來方便。
日本三洋電機的總裁龜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譽為“情報人”,對於情報的彙集別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創一格的隋報槽理論。他說:“一般彙集情報,有從人身上、從事物身上獲得兩個來源。我主張從人身上加以彙集。如此一來,資料建梢之後隨時可以活用,對方也隨時會有反應,就好像把活魚放回魚槽中一樣。把情報養在情報槽裏,它才能隨時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一個人思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建立品質優良的人脈網為你提供情報,成了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
(2)人脈是事業成功的助推器。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生命中的“貴人”,在關鍵時刻或危難之際能幫我們一把。貴人確實是我們成功道路上的寶貴的資源,他可以一下子打開我們機遇的天窗,讓我們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為我們直接邁人成功的行列和境界提供條件;他使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大大縮短我們成功的時間,提升我們成功的速度。
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在他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跟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電腦公司IBM簽的。
當時,他還是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如果沒有太多的人脈資源,他怎能釣到這麼大的“鯨魚”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比爾·蓋茨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中間有一個中介人——比爾·蓋茨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比爾·蓋茨簽到IBM這個大單,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第一塊基石。
(3)人脈是個人成長的鏡子。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戰勝自己的最有力武器是認識自我。一般人是很難掌握自己的,有效的辦法是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或者從人的交往中逐漸看清楚別人眼中的自已,有時候必須在多次受到長輩的斥責和朋友的規勸之後,才能恍然大悟,看清真實的自我。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我們豐富的人脈網絡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和榜樣,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更可以免費地學習到他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每個人總是在不斷開發自己的人脈網絡,區別在於成功的人總是比不成功的人具有更龐大和更有力量的人脈網絡。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廣東的民營企業家們熱衷於到中央黨校學習的原因了,因為,那裏彙聚著最前沿、最新鮮的中國政治、經濟信息,那裏彙聚著決定中國發展方向的智慧精英們,那裏彙聚著中國最有潛力和實力的政治精英和商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