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展示自己的形象(1 / 3)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充分表達了人們對肢體語言的重視。在人際交往中,對肢體語言如能選用得當,將會大大加強公關和社交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墨萊曾做過一項涮查,發現人的感情與態度有7%是依靠單純的語言來表達的;38%,靠聲調來完成的;55%則是通過肢體語言進行傳遞的。可見,人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在傳遞著各種信息,這其中還蘊含著美與醜的學問。美者,給人以悅目、舒適的感覺;醜者,給人以反感、厭惡的印象。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它很少具有欺騙性。

鼓掌表示興奮,搓手表示焦慮,頓足代表生氣,垂頭表示沮喪,捶胸代表痛苦等等,肢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借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因此,肢體語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形象。肢體語言一般包括如下幾種:

(1)眼睛。

眼睛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之一,它能表達出人們最細

①手位。手位在此特指手伸出來時怎麼個伸法。就一般情況而言,在手位上要了解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標準化的手位。標準化的手位應是手掌與地麵垂直;手指尖稍稍向著側下方;拇指適當地張開;其他的四根手指並攏。二是不可取的手位。在握手時,有兩種手位是不可取的,掌心向下,這往往給別人一種傲慢的感覺;在一般情況下,掌心向上表示謙恭,麵對長輩,如爺爺、恩師這些至親,掌心向上伸出去沒有什麼不對,你是要尊重他。但是一般情況下你也別那樣伸手,以免給人成心討好對方的印象。

②先後。握手時,雙方誰應先伸手呢?在一般性的交往應酬之中,握手時標準的伸手順序,應該是位高者居前,也就是地位高的人先伸手;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應由女人先伸手。先伸手的一方是受尊重的一方。

有兩個人在社交場合見麵,別人介紹這一位是馬先生,那一位是李小姐。那麼兩個人願不願意聊天,願不願意換名片,應該是由李小姐決定的。李小姐若不想認識這個馬先生,李小姐跟他笑笑就完了,“你好!”寒暄一下就過了。但如果此時李小姐主動跟他握手,則說明她接受他了。下麵的事情就可以繼續了,交換名片、留個電話等等。

切記:男人和女人在社交場合見麵的話,一般規則是由女人先伸手。當然,假如你是一個女孩子,萬一碰到一個男同誌不懂禮儀,他先伸手了,也別讓他伸出來的手回不去,否則他會特別尷尬。

③時間的長短。你去跟別人握手,時間用多久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場有很多女孩子,一個男人跟你握手,他拉著你的手長時間不放你會有什麼感覺?葛優演過一部叫《過年》的影片,大概很多人看到過。在《過年》裏麵,葛優就演了一個所謂有點色的姐夫,見到美女的時候,他就拉著別人的手不放,搞得人家女孩子很尷尬。在一般情況下跟別人握手,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所謂過猶不及。和別人握手最佳的時間應該是3—5秒鍾。除非是表示鼓勵、慰問和熱情,握手的時間可以稍微延長,但是絕對不要長過30秒鍾,握手超過30秒鍾,會令對方很尷尬,搞不好對方的手都會被攥出汗來。

④力度。一般而論,握手時,我們都是用一隻手去握對方的一隻手,握手時要稍微用力。有的女同誌,與人握手時就碰一碰指尖;甚至有的人握都不握,伸出四個指頭去僵直地應付別人一下,不用力,不晃動,這會讓人感到你沒有誠意。握手時要注意勁不能使得太大,如果握手時你給人手都要被攥碎的感覺,那就過了。請記住跟人握手時稍許用力以表示熱情,是非常必要的一種做法。

要提醒一點的是,用兩隻手去握著別人一隻手,叫做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式的握手。除非是故友重逢,或者表示熱情祝賀,一般不宜用這種握方式,尤其對異性不能來這種握方式。

(3)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勢。

古人對人體姿勢有形象地要求:“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臥如弓”。至今,從儀態美的角度分析,這些說法仍然適用。舉止落落大方,行為動作非常得體,是個人形象方麵最基本的要求。人的行為動作主要包括站立、坐姿、行走和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