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慈悲

好壞消息

如果每個現代人都能多抽出點時間來仰望大樹、俯視山穀,或許這個世界可以變得更好些。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心理學與社會行為研究小組針對90名誌願者進行的實驗表明,與花60秒時間環視都市水泥叢林的人相比,那些用同等時間凝神注視一叢60米高的塔斯馬尼亞桉樹的研究對象此後會變得更替他人著想、更樂於助人。發表於《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論文指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可以修正個人的自大張狂,將注意力從自我需求轉向他人處境,從而做出更有道德感的選擇。

氣味地圖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晨跑時,你希望一路上是水果、青草與剛出爐麵包的芳香,還是下水管道和魚市場的濁臭?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應用地理標記技術完成了包括紐約、阿姆斯特丹在內的多個國際都市的氣息地圖。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嗅覺偏好選擇最能滿足需求的路線。

滴血鑒人

隻需要一滴血,醫生就能對你的病毒感染史了然於心。哈佛醫學院的生物學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一種名為VirScan的最新血液檢驗技術可以有效地分離誌願者血液中的抗體,並以此為依據推斷出其人此前感染過何種病毒以及身體免疫係統如何做出回應。

挑嘴貓的秘密

同樣的貓糧,為什麼有些貓咪吃得津津有味,有些卻掉頭不顧?發表於《BMC神經科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兩個與苦味感知相關的受體Tas2r38和Tas2r43可能是問題關鍵。個體的味覺受體差異令有些貓對特定食物中的苦味更為敏感。這一發現有助於研發更美味的貓糧和獸藥。

謠言始於朋友圈

對朋友圈和微博上的消息提高警惕吧。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社會計算學研究小組調查分析了2014年3個月的時間裏發布在推特網站上的與1000個新聞事件相關的6000餘萬條信息,結果顯示,四分之一以上的內容並不屬實,有些內容甚至是持續多年陰魂不散的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