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館內!
這裏古香古色,很有古代演武場的感覺,兵器架上,放著的也都是真家夥,就是有些利器沒開刃而已。
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拐,棍槊戈鏜……十八般兵器是應有盡有,而且全按古代尺寸打造,也是真材實料,和一般武館那些塑料製品,白鐵片子可不一樣。
薑銘伸手拎了一下長矛,精鋼的矛身,鋥亮的矛尖,最起碼也有五六十斤重,提在手裏是挺有感覺的,可他實在想不通,這些東西擺在極限運動館裏做什麼,難道拎起來比劃兩下,就算極限運動了?
想想就覺得挺扯的!
以前他手底下那些兵,拉出一個來,都能把這些耍的熟極而流,怎麼到了現在,這些反倒和極限扯上了?
“武術也算極限運動?”薑銘把長矛放回原處問。
“應該不算,不厲害的像演戲,厲害的隻殺人,應該說這從來都不是運動。”李興宇說著,伸手在一把樸刀麵上彈了一下,叮的一聲脆響後,他繼續說道,“不過聽說這家會館的主人極愛古武,所以才特意建了這麼一間館室。來這裏除了彎弓射箭,其他的也就隻能摸摸看看了。”
薑銘倒是沒有懷疑他的話,這裏最輕的武器要數長鞭,可這種軟兵器玩不好,往往會抽自己個鼻青臉腫,其他的武器最輕的也有十來斤,拿起來比劃兩下容易,耍上一耍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就這些已經讓人望而卻步了,更別提那些動輒二三百斤的銅錘石鎖了。幸虧他們來這裏不是要比武,隻是比射箭,不然肯定有人能憋出內傷來。
比箭倒不是李興宇他們提出的,畢竟薑銘的功夫不差,和他比箭多半討不到什麼好處,不會笨到拿這個比賽項目來給他送錢。
這是被繃傷的郭起明提出來的,他也沒太多想法,就想讓薑銘幫他出口氣。而且他也沒指望對方答應,更盼著對方拒絕。贏了對方固然愜意,可要是對方連比都不敢比,直接拒戰,不是更解氣?以後出去也有的說!奈何人家也不是傻得,寧輸一百萬,不輸一個麵,一口答應下來。
負責和薑銘比箭的,是一個叫宮學啟的人,和李興宇一樣來自京城,據說祖上是漢八旗,家裏有幾個大的馬場,所以騎射功夫嫻熟,據說還進山追過野豬獵過熊,究竟得手沒有,就沒有細說了。
館內空間有限,所以箭靶在室外,隻是人得站在屋裏,透過特製的窗戶,把箭射過去。
把弓拿在手裏,薑銘試著拉了兩下,感覺還不錯,用料工藝都屬上乘,不比他們那時候差。尤其是箭枝、箭頭,更不是以前的那些能比的,唯一有所欠缺的,可能就是偏輕了一些。
箭靶一百八十米,不算遠也不算近,不過對宮學啟來說,這是他比較有把握的一個距離,太近了丟人,太遠了就沒準了,這個距離剛剛好。
站在射位上,宮學啟靜心凝氣,彎弓拉箭。他不想跟嚴清一樣,連下場一比的想法都沒了,所以選擇先射。無論輸贏,都算出過場了。
嗖!
利箭帶著風聲,疾速向遠處射去!
奪!
正中箭靶!
計分器很快亮起了數字:9。
宮學啟對這個成績還算滿意,深吸了一口氣,休息一下,又射出了第二箭,大約十來分鍾後,他把五支箭全部射出,成績分別是:9、9、10、9、10,共計47環。以射箭來說,尤其是這種仿古弓箭,這個成績相當不錯了。
輪到薑銘上場,他一手握弓,一手倒提著五支箭,就站到了射位上,先拉弓瞄了一下箭靶,找了一下感覺,然後提箭、上弦、鬆手,一串動作一氣嗬成,鋥亮的箭頭劃出一道銀光,激射而出,若論氣勢美觀,勝過宮學啟多多,可若論準頭——這第一箭隻有8環!
有個家夥想出言奚落兩句,亂亂薑銘的心神,奈何還沒等他開口,嗖嗖嗖嗖,薑銘四箭連發,眨眼功夫,手裏就空無一箭,他隻能張大嘴巴看著那些箭首尾相銜、你追我趕的向箭靶飛去。
人們急於想知道結果如何,都伸頭瞪眼的向箭靶看去,可他們卻看到上麵隻插著兩支箭,一支正中靶心,一支牢牢釘在八環區,其餘三支卻不見蹤影,難道全都脫靶了?不太可能啊!
很快成績就出來了,居然是一個8環後,跟著四個10環,共計48環,這成績怎麼來的?
李興宇按了一個按鈕,很快監控影像就出現在室內的大屏幕上,因為箭速太快,在高清攝像頭的捕捉下,依然顯得有些模糊,但這不妨礙大家看到它射中靶心,緊隨其後的箭支從其尾部楔入,將其剖成兩半,釘入靶心,然後是第三支,第四支……所以最後留在上麵的隻有一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