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楊悠然的原身采月的本名叫謝小茵,是大胤境內宛湖旁一個小山村的人。
“哦,原來你也是宛湖一帶的人。”辛漁笑的十分和氣:“那這麼算來,我們算是老鄉了。我家就在宛湖的北邊湖畔,長到十二歲那年,宛湖決堤發了水,家裏兒子女兒太多,養不過來才把我送進來了宮來。”
若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有幾戶人家舍得把自己的兒子送進宮來做個太監呢。
楊悠然有些緊張,她愈發覺得辛漁來者不善,尤其是這殿內還擺著一麵十分精巧華貴的屏風。她去過不少後妃的正殿了,貴氣的屏風也看見過不少。打眼瞧上去,這屏風上不過是一副潑墨山水。細細看來,那邊上鑲嵌的卻是實打實的明珠。比之芙蓉殿的那扇屏風,顯得更加的高端大氣。
她勉強定住心神,接話道:“是啊,沒想到我與公公還是同鄉呢。不過,公公所住的北邊比我們南邊還要富庶些,我們南邊都是靠水吃水的,我記得小時候入秋了就要曬幹魚,一冬吃的都是幹魚,長到七八歲了,連豬肉都沒嚐過。”
她能說出這些都是下了功夫的,在現代時她本來就是南方人,她爺爺奶奶住的老家就是靠在大湖泊邊上的。她小時候,楊牧林給她講過不少小時候的事,就包括這曬幹魚的事情。
如今她一股腦的把這都當做素材,編起來也不怎麼費勁。
辛漁半信半疑,湖邊人家的確是要曬幹魚的。可是···
“昕然姑娘口音倒不似宛湖人士。”辛漁嗬嗬一笑:“我進了宮裏兩年都改不過口音,被那時候的大太監笑了好多回。後來狠下心才學會了這口子官腔。”
他若有所指道:“昕然姑娘倒是轉的挺快的?”
糟了!她怎麼都沒料想到還有口音這一說,她從沒見過“老鄉”也不知道那個宛湖人的口音都是個什麼模樣的,隻好支支吾吾的糊弄說:“都是慢慢學的,不容易,不容易。”
辛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許久未聽過宛湖腔調了,今後沒有外人,你就同我說宛湖話。”
楊悠然張了張嘴,故意笑說:“那···實在是這口官腔已成習慣,張嘴竟然不知道怎麼說宛湖話了。”
“宛湖人說‘發’是這樣的。”辛漁隨意起了一句。
原來是hua發音成了fa,楊悠然忙接話:“公公離家多年,鄉音未改啊。”
她怕再有其他的錯漏,故而扯開話題。
“你進宮幾年了?”公公樂嗬嗬的笑笑:“從前在典庫司做些什麼?”
這話是老生常談了,她答的很順溜,完全揭過去芙蓉殿的那段不提,隻說自己原名采月,被雷劈了,後頭突然識字被司寶器重,最後到了二皇子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