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嫌隙(1 / 2)

楊悠然下意識的想回答是的。當然是呀,無論是對自己兒女的漠不關心,還是對妃嬪相互爭鬥的聽之任之,都說明了景泰帝的確是一個無情無義的君王。可她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宮女,哪敢瞎說這種大實話,若觸怒了景泰帝,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何況,就連她自個兒的“父母”,兩個普通老百姓,不都是那麼的無情無義嗎?便訕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聖上雖為九五之尊,卻也有自己的苦衷。”

楊熠這才滿意的點頭道:“世人隻以為朕是皇帝,便可以為所欲為,卻不知道越是居於高位越是束手束腳,處處都是不可為。”

說來說去,景泰帝還是沒有說到正題上,楊悠然也不敢再多問了。

楊熠臉色恢複如常,興致盎然的同楊悠然討論道:“宮裏的妃嬪,修媛以下的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名字為號。權修媛因為名儷,與“德,端,淑,麗”四妃位中的“麗妃”一位有所衝撞,才用了姓氏為號,朕琢磨著給她升為昭儀後,另賜一個封號。朕擬了幾個封號,同你看看。”

他們倆談話時,楊熠素來不喜歡外人在場,宮女太監們都隻能外候著,添茶倒水就成了楊悠然的活計。楊悠然服侍的水平自然是比不上楊熠身邊的機靈宮女的,可他偏覺著,這樣也挺好。楊悠然聰敏,大抵也能琢磨到楊熠的意思。這會子會意,忙將宣紙鋪開,筆墨伺候著。

楊熠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幾個字兒,分別是“瑜”,“珍”和“蘊”。

楊熠望向楊悠然:“你以為如何?”

這麼大的事兒,楊悠然沒想到楊熠會問她的意見,斟酌道:“這幾個字兒都是十分吉祥富貴的。正好當成權修媛的身份。聖上既然問奴婢,想必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不過身上最好,還是同皇後娘娘再商量商量,畢竟她是中宮之主。”

“皇後?”楊熠詫異道:“你覺著我應該同皇後商量嗎?朕決定的事情,就算是皇後也無法更改。正道想把這個事兒交給你來辦,你從這三個字裏麵挑出來一個作為他的封號。”

“這…”楊悠然有點兒不知所措:“奴婢隻是一介宮女,哪有資格來挑選一位昭儀的封號呢?”

楊毅目光灼灼望著他說道正說你有資格,你便有資格,此事無須再說,但你想好告知於朕即可。”

@@

三皇子百日,適逢馨苑一帶水患,景泰帝又遇刺之時,按常理不會大辦。可是這一次景泰帝卻破格得,十分高調的操辦起三皇子的百日宴會來,不僅要舉行宮宴,宴請皇親國戚和顧命大臣,還廣發昭告,大赦天下。

即使是大皇子和二皇子當初也未曾舉辦過這樣聲勢浩大的百日宴,而且景泰帝還早早的下了詔書要提權修媛的位份,升為昭儀。

容貴妃心中自然是十分不好受的,同樣都是庶子,三皇子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修媛所生,景泰帝卻把他提的比大皇子還要金貴,這無疑等於是在打她的臉。

刑歐之事,皇上命齊星調查,明明此事她已經脫了嫌疑,刑歐背後的人也呼之欲出,可是趕上了馨苑洪水,此事竟然就此不了了之了。

雖說她擺脫了嫌疑,可是在看客眼中,此事多少帶了些不清不楚的“神秘色彩”。最可恨的是,半月前刑歐在刑部大獄裏一命嗚呼!刑部那邊的人說他是因為染了風寒不治身亡,這說法容貴妃自然不信。她堅信,定是長信宮那位又玩了什麼手段,隻為了斬草除根而已!

她原以為,她族兄徐民此次拱衛聖駕,必定算是立了功的。這兩百多名刺客,訓練有素、身手敏捷,一出手就是殺招,若不是景泰帝早有準備,臨時又用了新造出來的自行車逃遁,恐怕早已命喪匪徒之手。

景泰帝嚴命徐民,務必要尋出這群刺客的來曆,盡數捉拿歸案,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可是,無論徐民如何絞盡腦汁,一路追查,那群人的行蹤止於京郊馨苑後山的山林中,就再也不見蹤跡。他們隻在那群人留下的火堆旁發現了幾個遭了水患逃難的當地村民,這幾個村民老實愚鈍,也說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內容。死在禦林軍箭下的十幾名刺客,死前都往臉上塗了什麼腐蝕之物,盡數毀容,無法辨識,根本無從查起。這幫刺客來無影,去無蹤,剩下的,就如同從未曾出現一般,沒有留下一絲蹤影,就此人間蒸發。

而皇上的態度就更加吊詭,一開始,他大為震怒,嚴命徐民必須徹查此事。過了十來天,他竟然又把徐民調回原軍籍,也沒有再另外委派人員追查此事,仿佛他被刺殺一事是一場夢般,就此揭過,再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