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絕對是轟動一時的,很多當時的記載裏頭都有應和,據說,在當時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的關於“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販賣,一些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爭先恐後購買“龍”骨照片帶回去給家人欣賞。
反反複複再版了很多次,足足地賺上一筆。
後來,有一次,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於2004年播出了紀錄片,好像叫“破解七十年謎團”之類的,還專門探討了這件事,這件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一個老頭兒。
當時的報道說,南方晨報2004-12-3報道:6月16日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誌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9月9日早6時,《走進科學》欄目編導奚洋、攝像趙發仲和營口史誌辦一行人,帶著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讓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鑒定。
經過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這幾塊“龍骨”為史前第四紀距今約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並非“龍骨”,還有別的資料說,專家認為,當時那些照片上的排成一列的骨頭,是鯨魚的骨頭,因為大家對鯨魚的骨骼構造不太了解,排錯了隊形,這才弄出一副很像龍骨的樣子來,所以,當我聽說那些專家取了樣本拿去化驗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我就在想會不會得到一個與之類似的結論。
有趣的是,要說的話,這種事件還不止這一個,就比如說,1944年8月,鬆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也出現過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的情況。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須,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紮進沙灘裏。
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 當然了,這是個什麼東西,專家也說不清楚,但是,凡是有專家出沒的地方都是不會有牛鬼蛇神的,那些人雖然口徑不一,但是,無一例外地否定了的“龍”的可能性,至於,說這是個大泥鰍,還是說是個被輻射了的大蜥蜴,這就說不準了,歸根結底一句話,這肯定不是龍。
如果這件事,還不能讓你覺得信服,那,咱還有類似的故事可以說,據傳講,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也曾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裏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專家說,這是魚,而且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沒人能說清楚,但是,很多人都傳講,當時的情形和多年前的墜龍事件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