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王揮兵曾頭市(1 / 2)

樊瑞帶著兩個義弟打下了中牟縣,那縣令樂瑋玉在混戰中早被砍成八瓣,人頭血淋淋地掛上了西門城頭上。原來朝廷撥給樊瑞十萬兵馬,五萬駐守城內,五萬由樊瑞帶出城外駐防,如今樊瑞三兄弟在城中獨大,其餘官兵哪裏有不降服的。樊瑞將那縣長樂瑋玉以及縣尉曹淩的舊部親隨一並斬盡殺絕,砍翻了衙門上“明鏡高懸”的牌子,就此發下號令——願意同去為綠林軍效力的留下,不願戰事的也可解甲歸田!

這城裏原來駐守的三四千人都被樊瑞殺了個幹淨,以絕後患,而這十萬人中除開倒戈之戰傷亡的七八千人,餘下的也就是九萬多點,再除開有三萬多人不願背井離鄉,就此卸甲而去外,留在樊瑞手裏不過五六萬兵馬。項充、李袞清點整頓過了兵馬,樊瑞便立刻修書一封,差快馬送去綠林軍的大營中,史進等人聞言亦是歡喜。

樊瑞差兵馬封鎖府庫縣衙,安撫百姓,當夜把城內繁雜事宜都收拾妥當了,次日天曉,三個人一齊出城,直到史進寨前,拜伏在地。史進扶起三人,請入帳中坐定。三個見了史進,沒半點相疑,彼此傾心吐膽,訴說平生之事。三人拜請眾頭領都到中牟城中去,殺牛宰馬,管待史進大帥以及眾多將領,一麵賞勞三軍。

飲宴之間,樊瑞得知那日擺陣施法的是入雲龍公孫勝,頓時幸喜捧著酒杯到近前瞻仰,公孫勝亦是舉杯相迎。兩人推杯對飲之間,探討了有些法術秘訣,樊瑞更是對公孫勝的修行之道極感興趣,而公孫勝見樊瑞人品極佳又重情義,也是歡喜。兩人相見如故,公孫勝亦覺得是天命使然,亦是覺得此人又再造潛力,心裏由此生了收徒之意。宴席罷了,樊瑞也欣然就此拜了公孫勝為師。從此,樊瑞日日追隨在公孫勝左右,公孫勝逐漸傳授“五雷天心正法”與他。

眾人大喜,吃過酒菜,眾人都牽牛拽馬,拔了營寨,馱了行李,收聚兵馬,一並同樊瑞等人進了中牟城來。

說完史進這邊攻城略地之事,咱們且將時間往回撥一撥,再來說說另一邊梁山等兄弟的境遇。

自從宋江公然與梁山決裂,將他與晁蓋之間僅存的那點臉麵也徹底撕破了,晁蓋將前仇舊恨一並要找宋江來報,那時候,宋江早就藏進朝廷的裙擺下去了。但是,宋江帶走了李逵、花榮、黃信、燕順、鄭天壽等人,還有五六千的兵馬,這讓經曆了鄆城一戰的梁山,力量更加消弱。

晁蓋一方麵打出旗號來廣招能人義士,一方麵則通過往日江湖上的朋友,發出一封封親筆書信,前去請些江湖上隱居高手出山。而這盧俊義便是其中一個,若是論關係,晁蓋與盧俊義不過是神交已久,往日在石碣村時頻頻有書信往來,但是,論本事,晁蓋首推這員義士。經過晁蓋一番軟磨硬泡,盧俊義有些動搖,而隨後恰逢因地產之事與當地官宦爭執,因此遭了陷害,多虧盧俊義的親隨,一個叫浪子燕青的漢子火速往梁山報信,晁蓋急忙派出石勇、石秀、楊雄帶著五百嘍囉喬裝打扮混入城裏劫獄,叫呂方、郭盛帶著兩千兵馬在城外接應,由此經過一番血戰,救了盧俊義上山,由此活下條命來。除了感恩戴德之外,盧俊義更是打算全力輔佐晁蓋。

盧俊義指揮燕青帶著百十個精幹的嘍囉悄悄搬了家眷歸山,就在眾好漢的軍馬已到梁山泊邊,正欲過渡之際,隻見蘆葦岸邊大路上一個大漢望著盧俊義便拜。

在這日落西山的昏黑中,盧俊義慌忙下馬扶住那狼狽的漢子,問道:“足下是哪位英豪,如何見我便拜?”

那漢起來雙眼紅彤彤地看著盧俊義說道:“小人姓段,雙名景住。您忘了?”

段景住?盧俊義突然想了起來,這人段景住,因為赤發黃須,因此道上都喚他為“金毛犬”,是祖貫是涿州人氏,生平是靠去北邊地麵盜馬為生。而盧俊義也正是通過江湖上的朋友找到這人,想從他這裏買一匹良駒寶馬送給史進做見麵禮。誰想,在盧俊義與段景住第一次見麵的時候,段景住便將一個消息告訴了他,原來在今年冬初,段景住去到槍竿嶺北邊,撞見一匹好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並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馬一日能行千裏,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就放養在槍竿嶺下,段景住本欲盜出來,怎奈那裏有十七八個金兵看守放牧,段景住一個招呼不了,因此才回中原來。隨想人手沒有召集齊備,就被盧俊義招來了。那時盧俊義一聽是照夜玉獅子馬,當下大喜,不但給段景住找齊了人手,更是拿金銀給他們使用,要定了這匹馬,出一百五兩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