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沐東(1 / 2)

第441章 沐東

終於到了紅石鎮,坐在車上,左傳鋒看到沿途那一片片稀疏的莊稼地,左傳鋒就知道這裏的土質很不好,並不適合種植業的發展。而且小鎮周圍也沒有什麼草場一類的地方,同樣也不適合經營養殖業。

種莊稼不愛長、養牲口沒東西喂,這就難怪這地方會如此的貧窮了。據老馮說……這紅石鎮原本是有一個金礦的,也正是因為有這座金礦在,這裏才會建立了一個小鎮。可惜那座金礦並不是富礦,挖了沒多少年就被掏空了,而這小鎮卻被遺留了下來。

隻是失去了金礦的紅石鎮,基本上每年都隻能靠著政府的救濟勉強維持著,一些年輕人受不了這裏的貧窮,基本上初中一畢業就會紛紛南下到沿海城市去打工。所以,這鎮裏現在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當然……也有一些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年輕人,也會選擇繼續留在這裏。

這部分年輕人中,有的是屬於那種懶人,出門打工吃不了那份苦,寧可在家裏窮點兒,到也能夠湊合活著。

而還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希望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讓家鄉早日擺脫貧困,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這其中,礦產公司的總經理沐東就是屬於後者的。沐東今年隻有二十八歲,是京都地質大學畢業的高才生。他當初之所以報考這個大學,就是想要學有所成之後造福家鄉。

因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聽金礦上的一個技術員說過……說紅石鎮這裏的地質特征應該是一個有著豐富金屬礦藏的寶地,不應該隻有這麼小的一個金礦。隻是以前有一個專業的探礦隊在這周邊做過一次仔細的探查,卻也並沒有找到值得開采的礦脈。

其實不用往地下或者山裏挖,這紅石鎮周邊的禿山土石之中都蘊藏著鐵元素,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土石大多都呈現出紅色來,紅石鎮的名稱也正是因此而來。

不過可惜的是這些土石中的鐵元素含量太低,根本沒有冶煉提取的價值。那個探礦隊在紅石鎮忙活了兩個月後,得出結論,說是這裏的礦藏都屬於貧礦,隨後也就放棄了。

沐東在大學畢業後,放棄了一個很好的就業機會,隻身回到家鄉,憑著這些年所學的知識,開始了堅持不懈的探礦工程。

還別說,沐東的堅持終於有了結果,在他連續兩年的探查中,無意間在一個山洞裏發現了金屬含量極高的裸礦。

沐東的這一發現經由鎮政府,通過官方的渠道反映了上去,很快就有一個什麼專家小組來到了紅石鎮進行實地考察。

在沐東看來,這個所謂的專家小組根本就是來渡假、打秋風的!一行二十多個人裏麵,真正懂行的不過才三兩個而已,剩下的那些人一天正事不幹,今天下河撈魚,明天登山野營的,玩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而且一直拖了一個多月,才拿出一個考察結果來,卻說這裏的礦藏含量是很豐富,但是該礦的金屬組成過於複雜,沒有什麼提煉的價值。

對於這個結果沐東自然是不願意相信的,事實上不僅是沐東,就連鎮政府的其他人也都不太相信,這主要還是因為這支專家小組的工作態度實在是讓人很難產生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