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諱
作者:
因郭美美事件暴露出來的中國紅十字會的資金籌募和使用問題,已經成為近段時間以來社會公眾關注和議論的熱點!
“溫暖中國”是2006年前由一位名為齊中祥的醫療器械商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一個貧困腫瘤患者治療項目。近5年來,約100台報價近千萬元的“超聲刀”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進入到了全國百家治療癌症的醫院。據業內人士報料,上述號稱價值千萬元的“超聲刀”其實際價值僅12萬元。與此同時,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由受贈醫院以“管理費”的名義收回的近6000萬元去向卻迷霧重重……
創新:看似美好的慈善模式
“溫暖中國”成立於2006年10月,全名為“溫暖中國——貧困腫瘤患者救治行動”。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紅基會)介紹:“溫暖中國”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和醫院共同發起,作為紅十字天使計劃大病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貧困腫瘤患者提供援助。其中,企業為醫院提供腫瘤治療設備、相關物資,醫院要承諾每年免費救治30~50名患者,而基金會則根據籌集善款的數量通過評審、對特別貧困的癌症患者予以資助。
這種“通過企業捐贈設備給醫院,醫院免費救助患者”的方式,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看作是一種慈善間接救助的創新模式,目前已在全國發展100多家定點救治醫院,轉贈價值5億多元的腫瘤治療設備和各類款物,並為25000多人次貧困腫瘤患者提供救治機會。球王馬拉多納、跳水女皇高敏、小品王趙本山等名人都應邀成為溫暖大使;就連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也在16支隊伍的主場上方,為“溫暖中國”捐出了兩塊廣告牌,人們不難看出“溫暖中國”的號召力!
一切看上去非常美好。但是,這種遊走於商業與慈善之間的救助新模式,近來卻頻遭業內人士的質疑:所謂醫療設備捐贈,其實與商業營銷行為頗為類似;運行5年之久,賬目從未公開也遭到詬病;而商人齊中祥在這個公益項目之中的身份,更增添曖昧的色彩……
轉型:“溫暖中國”的發起人
37歲的安徽商人齊中祥擁有雙重身份:一是中國紅基會理事兼溫暖中國項目(下稱“溫暖中國”)辦公室主任,另一重身份則是北京兩家商業公司的法人代表。
在發起“溫暖中國”行動之前,齊中祥算不上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這位安徽樅陽人,在安徽省第一輕工業學校念完玻璃專業。後在安徽工商管理學院進修MBA,並於2004年起到北京師範大學讀在職管理哲學博士,主攻商業倫理學研究。
齊中祥曾經銷過保健品並欠下了幾十萬元外債。2002年,齊中祥轉向醫療設備代理,創辦了合肥瑞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合肥瑞錦)。3年後他轉戰北京,成立了中新瑞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新瑞錦),主營項目之一就是代理、銷售醫療器械。齊中祥事業的轉折點,在於他與中國紅十字會直接管理的紅基會接上了頭。2006年10月20日,“溫暖中國”項目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齊中祥本人出任“溫暖中國”項目辦公室主任,他公司的下屬李毅出任副主任。兩個月後,齊中祥被增補為紅基會理事。
記者輾轉獲得一份由紅基會2006年8月8日下發的“關於向各地醫療機構捐贈腫瘤治療設備,實施溫暖中國——貧困腫瘤病人救治行動的通知”的紅頭文件。該文件稱中新瑞錦將首批向紅基會捐贈30台總價值1.5億元的高科技腫瘤治療設備——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係統。
據齊中祥介紹,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係統的主體部分由上海交大新地實業公司(簡稱新地公司)無償提供,非交大新地公司生產的部分,由中新瑞錦公司支付。至於中新瑞錦公司為此支付了多少錢,齊不肯透露,紅基會也未予以確切答複。不過,在上述的蓋有紅基會公章的紅頭文件中,透露了些許秘密:每家受贈醫院,以自願原則,向紅基會提供60萬元的項目管理成本,用於設備的運輸、安裝、調試、後續維修、人員培訓以及活動宣傳、項目管理等;並承諾實現盈利後向紅基會捐贈一定比例的盈利收入,用於設立“溫暖中國行動專項基金”,以開展腫瘤的治療研究、國際交流、醫療救助、評選表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