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金回收風險在信用決策中的作用
信用決策一般關注的是企業信用政策的變化對收益和風險的影響。通常情況,企業為客戶提供的信用條件越寬,銷售額越會增加,現金流也會增加,現金流的增加的同時也加大了現金回收風險,如果企業收緊為客戶提供的信用條件則會出現相反結果。因而,企業信用決策過程中思考的關鍵問題是“信用條件放寬情況下,增加的現金流是否超過了信用放寬所帶來的附加成本。”因為,隻有在超過的情況下才可能為企業帶來收益。
信用決策過程中需要考慮年銷售額(S)、可變成本占銷售額比例(VC)、折扣銷售額占總銷售額比例(R)、銷售折扣率等比例(D)等因素,這些因素也決定著信用決策。
因而,信用形成後的稅後經營淨現金流量={S(1-VC)-S(BD)-SRD}(1-T)。
(四)收益分配風險在股利決策中的作用
股利決策是企業對盈餘進行分配的方案選擇,股利政策在企業經營中的實行既有利的一麵,也有不利的一麵,因為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一般情況下,股利決策方案通常由企業的盈餘情況來決定。倘若企業盈餘較為穩定,可以發放較高或較低的股利。發放較低股利有助於應對股價急劇下降所帶來的風險,還可以將盈餘轉化為投資,為股東帶來更大的收益空間。因此,股利決策中需要詳細分析其中存在的收益分配風險,才能決定發放較高股利還是較低股利,以及如何處理股利發放之後的盈餘。
通常情況下,企業收益方案主要包括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和規定股利支付率。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的方案,企業盈餘較為穩定情況下將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隻有盈餘上升的情況下股利才可能上調;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的方案,一般隻支付固定數額的股利,並在盈餘多的年份添加額外的股利;固定股利支付率方案的實施,需要企業事先製定一個較為明確的股利支付率,每年按照規定支付率支付股東股利,完全遵守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無盈不分”的分配原則。這種股利分配方案看似科學合理,由於每一年股利變化較大,並不利於公司經營的穩定、股票價格的穩定。
三、結束語
風險與收益作為一種對等關係,往往在高風險中會獲得高的經濟效益。因而,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要敢於冒風險,為獲利贏得有利時機。對於財務風險,企業也不應一味采取規避措施,應正確認識財務風險並對其進行有效駕馭,充分發揮財務風險對財務決策的作用,實現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周一萍.淺析中小企業籌資決策中財務杠杆與財務風險的關係[J].科技創業月刊,2007
[2]王曉穎.財務杠杆在企業運用中的策略分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7
[3]李彥.杠杆效應與風險控製[J].現代商業,2008
[4]陳菲菲.中小企業負債經營的利弊及改進建議論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