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時的中國軍費才兩百多億人民幣,要是都投入到航母的建造中,中國軍隊就隻能去喝西北風,想要短期內增加軍費也並不現實,正因為如此,江彙川的建造計劃遭到上至中央領導,下至軍兵種主官的強烈質疑。
江彙川自然是明白現實狀況並不允許立即上馬航母項目,所以他準備退而求其次,利用蘇聯局勢動蕩的有利時機,將那艘在中蘇南海衝突中,遭受重創的“明斯克”號航母用低價收購過來,準備將其改裝成為一艘具備起降輕型艦載機的中型航母。
本來江彙川的曲線航母計劃有著很大的實現可能,卻沒想到,一場海灣戰爭突然打亂了他所有的布置,至於原因,自然是眾所周知,那便是中國的“獵鷹”防空導彈係統在伊拉克的優異表現。
雖說經過盧嘉棟所策劃的“隱身門”讓美國政治生態有所改變,使得中美雙方達成某種戰略平衡,但美國主**英因“獵鷹”防空導彈係統而生出忌憚卻絲毫沒有減少,正因為如此,在海灣戰爭尚未結束之際,
美國便開始調整亞太地區的軍力布置,除了原本部署在RB和韓國的近兩百架F—16和F—15等戰鬥機之外,美國空軍還從本土抽調兩個F—15E航空大隊,和四個F—16Block52中隊以及一個由EP—3電子偵察機所組成的抵近偵察大隊進駐RB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
美國空軍忙著調兵遣將,美國海軍也沒閑著,以RB橫須賀為母港的“獨立”號航母戰鬥群未等海灣戰爭結束,便被調回母港,除此之外隸屬於美海軍太平洋第七艦隊的“小鷹”號航母,被列為“隨時準備航母”,遊弋與RB與菲律賓之間,兩支航母戰鬥群,裝備近一百六十架艦載機,猶如兩條噴吐蛇信的吐舌,窺探著逐漸蘇醒的中國。
如此一番布置,就已經對中國形成巨大的戰略壓力,然而美國還覺得不夠,又拉上一票小兄弟,RB韓國自不必說,從八十年代開始就陸續列裝F—15J和F—16K戰機,與其同時,兩國與美國合作研發的“國產”戰鬥機也在順利推進,這其中RB的表現最為突出,脫胎於F—16的F—2戰鬥機已經進入實質性的試飛階段。
與大陸隔海相望的T地區也在美國的撩撥下,開始蠢蠢欲動,先是從美國夠得120架F—16戰鬥機,沒過多久,又與法國達成60架幻影2000戰鬥機的引進協議,加之自研的IDF“經國”號戰機,T地區所擁有的第三代戰鬥機數量就達到將近三百架。
反觀中國,除了50架因嚴重質量問題,時飛時停的殲轟9勉強算是三代機以外,其他的如殲7、殲8僅屬於二代或二代半戰鬥機,可以說以目前中國航空兵的裝備情況,連海峽對麵的T地區都比不過,更遑論外繞整個中國沿海的三代機包圍圈呢?
因此,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裏,海空軍航空兵部隊可謂是壓力劇增,麵對咄咄逼人的三代機環形包圍圈,中國急需堪用的第三代戰鬥機,不然的話,失去製空權的中國,僅靠幾套所謂的先進防空導彈,也守不住漫長的海岸線和廣大的戰略縱深,以至終究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正是麵臨著這般劍直咽喉的現實威脅,中央不得不調整既定的武器裝備發展思路,將空軍裝備列為“七五”和“八五”計劃的發展重點,如此一來,已經提上日程的航母計劃不得不再次被打入冷宮。
為此,江彙川不能說沒有遺憾,但卻也是無可奈何,現實的威脅就擺在眼前,不解決製空權問題,就算有了航空母艦,也無法在近千架三代機的環視下安然出海,畢竟當代海戰依舊遵循的那條顛補不破的真理,那便是欲得製海權,必得製空權。
是以,江彙川雖有不甘,但依然在大局麵前,放下自己多年的執著,開始全力運作中國戰鬥機的發展規劃,力爭在短時間內讓中國擁有真正堪用的先進戰鬥機,為此他今天特意把即將出訪蘇聯的劉浩田叫過來,就是為了在既定的戰機發展規劃中,尋求一條獨辟蹊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