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結束也是開始(上)(1 / 2)

盧嘉棟抵達伊斯蘭堡之後沒多久,布京也抵達巴基斯坦,旋即兩人與巴基斯坦總統一道,密談了三天,至於具體內容是什麼無人知曉,不過就在三人密談結束的當天,獲得中方裝備援助的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前線組建第五山地旅。

兩天之後,裝備中國生產的78式突擊步槍、82式迫擊炮、86式便攜式火箭筒、85式輕型榴彈發射器、88式輕型坦克和89式輕型122mm榴彈炮的第5山地旅,在二十餘架蘇製米—17直升機的支援下,向入侵的印度軍隊發動反攻。

得益於中國裝備一貫的輕量、便捷、火力凶猛的特點,巴基斯坦第五山地旅采取近戰方式,不但抵消印度軍隊的航空優勢,而且還給火力明顯弱於己方的印度步兵以極大殺傷,隨後二十餘架米—17吊裝二十餘門89式輕型122mm榴彈炮,迅速搶占印軍畢經的X穀底兩側,利用凶猛的火力封鎖山穀通道,將來不及撤退的印度第三山地旅所轄的第234山地團一舉殲滅。

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反敗為勝,令印度舉國震驚,強硬的印度政府不不甘戰敗,一方麵加強部署在西部邊境的第三方麵軍,另一麵繼續向克什米爾增兵,準備把失去的場子給找回來。

可就在印度剛剛將兩個精銳山地旅調往克什米爾之際,中國卻突然在高原舉行大規模實兵實彈對抗演習,印度手裏本來就沒幾個現代化的山地部隊,而絕大部分就部署在中印邊境,本來印度以為中國礙於東南沿海的壓力,無暇分身西部邊境地區,卻沒想到中國竟然不顧東南嚴峻局勢,全力支援巴基斯坦不說,還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

隻要是個瞎子都能看出來,中國的演習隻要稍稍變革方向就能成為進攻印度的軍事行動,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陰影,印度至今都無法抹去,因此在見到中國軍隊的反應之後,印度不得不將調往克什米爾的山地部隊重新調回中印邊境。

如此一來,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重新陷入對峙狀態,這下印度再也坐不住了,因為在國際形勢激蕩的當下,印度國內也是風起雲湧,本屆印度政府之所以強硬,本來就有通過對外軍事行動轉移國內矛盾的考量。

正因為如此,速戰速決的勝利對印度政府最為有利,可現在兩國陷入對峙,印度政府頓時陷入兩難境地,無奈之下隻能一麵彈壓國內的反對勢力,一麵向西方各大軍事強國求援,可西方的武器裝備又怎麼可能那麼好拿?於是乎一個又一個深坑等著印度去跳,一條比一條苛刻的條件令印度苦不堪言。

反觀巴基斯坦,卻對這種對峙狀態比較滿意,雖然對國力是個很大的負擔,但卻讓巴基斯坦獲得了寶貴的時間,而這正是盧嘉棟想要的,於是在南亞局勢稍稍緩解之後,盧嘉棟便馬不停蹄的趕往風雨飄搖的蘇聯.......

“盧,你是知道美國人的條件,金錢,地位,榮譽,一切的一切,他們都會眨下眼皮.........”

莫斯科郊外,一棟樸實而寬敞的鄉間別墅內,熊熊的爐火照亮了半邊屋子,同樣也映紅了布京那張蒼白的臉,微微抿了一口手中的伏特加,隨後一臉玩味的看著對麵的盧嘉棟:

“可你呢?除了衛生巾、狗皮帽子、暖水壺就是質量低劣的電子仿製品,我承認現在蘇聯民眾很需要這些,但問題是你想要的和你付出的根本不成正比,要知道你的胃口並不比西方的小。”

布京說的沒錯,盧嘉棟的胃口的確不小,要知道此次蘇聯之行,中國方麵是兵分兩路,以劉浩田為核心的官方代表團,以殲8Ⅱ改進項目為切入點,覬覦蘇聯先進的航空製造技術;而以羅浩羅胖子為主的“民間人士”,則遊走於波羅的海和烏克蘭,積極尋求海軍平台及其相關先進技術的引進。

中國方麵的動作自然瞞不過蘇聯人的眼睛,隻不過一來蘇聯時局動蕩,在隻剩一口氣的情況下,顯然生存更為重要;二來兩國在五十年代蜜月期時,還是結下良好的友誼,特別是老一輩技術人員,很多與蘇聯專家有著師生情誼,在感情的更容易接受。

正因為如此,劉浩田與羅浩所帶領的兩支隊伍在蘇聯進展得十分順利,在一番搶人才、搶技術、搶平台之後,都是收獲頗豐,隻是這樣一來,引起了西方的警覺,於是對親西方勢力施加強大壓力,希望迫使中國退出這場蘇聯崩潰的饕餮盛宴。

而那些早將蘇聯大卸八塊的親西方勢力自然對主子的命令言聽計從,二話不說直接切斷中國的技術獲取渠道,而這也導致與米格公司合作的殲8Ⅱ改進項目被迫中斷以外,一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兩艘克裏瓦克級導彈護衛艦平台滯留波羅的海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