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知之

作文步步高

春光明媚,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鏡。

田裏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農人的身前,它們好似很享受農人為它們做的規劃,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勻如織。幾個插秧人,俯首躬腰,仿佛星星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裏,一步一彎腰,一步一後退,左手執苗,右手插秧,動作嫻熟而有節奏。他們的身影,與青天白雲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漣漪中,構成一幅自然的水墨畫。這情景不禁讓我想到一首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短短幾行字,滲透著幾分禪意。這世間,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將腳步邁向未來?或許,隻有農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後退,退一步,便向豐收之日靠近一步。

試想一下,若是農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會有此番境界嗎?或許,剛插下的秧,就因為人的急於向前,而被踐踏。原來,就像插秧這樣看似尋常簡單的動作,背後竟然也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寺院中都有一個規矩,在香客離開寺院時,不能闊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廟門,退下階梯,並雙手合十,誠心禱告。這個規矩,與農人倒退插秧幾乎如出一轍。香客一步步後退著離開寺院,卻是離佛越來越近,離道越來越近,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近;再看看這些插秧人,與其說他們如同那些虔誠的香客,不如說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農人一次次地彎腰,一次次地後退,插出滿田的碧綠,插出豐收的希望。可想而知,當他們看到眼前的一片新綠,會有怎樣舒暢的心情!

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人們為名奔波勞累,為利輾轉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間徘徊。表麵看起來,人們似乎在大步流星地前行著,可回頭一看,人們恐怕會黯然發現,自己雖付出了許許多多,卻還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經得到的,都已成過眼雲煙;自己耕作的那片心田,此刻也淩亂不堪。

陽光灑滿田野,心同時被照亮了。看著插秧的農人,我明白了,一切執念都是心魔,曾經過分看重的事,隨著時光的逝去都會雲煙俱散,唯有內心的那一片寧靜是亙古不變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當我們被紅塵俗世所擾時,不妨再去看看農人插秧,看他們在退步之間,享受海闊天空。

沉思間,又有幾行秧苗,隨農夫後退的腳步延伸開來……

點評

一個未走出社會的中學生,能夠從插秧農民的身上,悟出“退一步,便向豐收之日靠近一些”,進而悟出“香客一步步後退著離開寺院,卻是離佛越來越近,離道越來越近,離自己的本心越來越近”的道理,實屬難得。作者善於觀察,描寫細膩,無論是對插秧人的插秧,還是對香客退出寺院時的動作描寫都非常細致,並能抓住關鍵細節做生動形象的描寫。如對插秧人“一步一彎腰,一步一後退,左手執苗,右手插秧,動作嫻熟而有節律”的描寫,如對香客“退下階梯,並雙手合十,誠心禱告”的描寫,無不惟妙惟肖。